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復創。成化中,知縣朱顯建石梁。嘉靖七年,鄉人會資重修,行人便之。

小墟橋 在黃家邊村

天王橋 按《縣志》:「在縣南橋仔頭村。宋端宗駐蹕沙涌,過此橋,因名天王橋。有通濟亭峙其南,後毀。洪武間,知縣沙彥和建石門二,石梁八。成化間,僧智能建,木梁八。正德間,監生蔡曰良捐資建,木梁六。嘉靖二十六年,舉人鄭之藩重修。」 黃涌橋 在蓈尾村。茶園橋 ,在茶園坑。

婆石橋 在龍眼都婆石村。按《縣志》,「宋時杜氏媼建。崇禎年間,高光暮、劉巽乾、湯斯漢捐工重修。」

神涌橋 在能得都南陽村。

普濟橋 按《縣志》:「在能得都宮花村。宋嘉定四年,僧法隆創木梁。嘉定十二年,邑人劉文保易石梁」 十二

龍頭橋 在四字都

南塘橋 按《縣志》,在四字都南邊塘村,宋立石。大墟橋 在大字都南蓈村。譚婆橋 按《縣志》,在塘磡村。鄉人譚婆創建。減池橋 在塘磡村。

三板橋 在谷字都雍陌村。

南陂橋 在烏石村

雙美橋 在大欖都。按《縣志》,「洪武中,巡檢陳忠建。」

利濟橋 在上柵村

天妃橋 按《縣志》「在恭常都濠潭村天妃廟前,元民周元建,石為梁。」

馬坑橋 按《縣志》,「在恭常都白石村,元民鮑錄事建石梁。」

白石橋 按《縣志》「在恭常都白石村,元民周元建,石」

大寧橋 在小欖村

水關橋 關內外二所

蘇師橋 按《縣志》:「在城南外東濠口。元至正二年縣尹汪篪建,架木為梁,後圮。成化間楊壁捐資建石門木梁。」

南門橋 按《縣志》:「在縣南城外。舊石門二,板梁。成化間,知縣朱顯覆以亭,為柱二十四,後圮。弘治間,鄉人楊壁等捐貲建石拱橋。」 崇禎十二年,因改南門橋,在門之左,形家謂之「送水」 ,僉議拆毀。但新橋建造未成,行人病涉。今於橋之舊址代以木梁。

新橋 按《縣志》建於娘媽廠西關之下。明末創建橋基,至今未竣。

西門橋 按《縣志》:「在城西內外二所,內瓦磚梁,外板梁。嘉靖十二年易以石。」

西關橋 按《縣志》俱木梁,在水關內。外三所,一外、二內,今俱易以石。

東關橋 按《縣志》,在縣東內外二所,內瓦磚,外石梁。

石頭橋 按《縣志》,在石頭村。二石板。

長洲渡 在縣西

沙涌渡 按《縣志》在沙涌,開通龍眼里。

西河渡 按《縣志》,「由長洲至山谿角,兩鄉里排輪充。」

江門渡 按《縣志》,「發自石岐,通於新會之江門。」 新會民開擺

廣州渡 按《縣志》,「發自石岐,通於廣州五羊驛,順德人開擺。」

佛山渡 按《縣志》:「發自石岐,通於南海之佛山。順治間,順德人開擺。」

黃連渡 按《縣志》,「發自石岐,通於黃連村前。康熙元年,順德人始為開擺,盡奪香山小民之利。」 新會縣

東關 按《縣志》「外為趙村,所以衛東之郭者;西關 內為龍興寺,所以衛西之郭者」

妙宗橋關 在沙頭,又所以衛郭外之郭者。北關 在縣後,文溪水所入。萬曆三十六年重修。

水關 在縣東,文溪水所出。萬曆二十九年重修。

清化關 在城南和尚橋。此關宜再擴高大,以便民舟出入。

騎虎關 在城東騎虎廟。

五顯關 在城西五顯涌。

隆興關 在城西惠民門。

龍溪關 在城外花橋亭。

文溪橋 在學宮前

步雲橋 在泮宮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