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遠自恃,必奉其法度,此則天子堂陛之間,即為廣州府,不可以不慎也。雖然,自秦、漢通路以還,南越幅員數千里,莫不自歸於經理撫綏之中。至唐而後,列為五府。廣州實大山深峒,其民頑俗況,草搖風動,常必德懷而威攝之,然後稍安。然猶間有一時顓蒙無覺之氓,弄兵潢池,稱戈湯釜,至使父兄子弟修城柵,繕壕塹,晝夜鉦鼓,凜然若鉅敵之壓境,訛言相驚,震撼朝廷。以是而厲法令,儆盜賊,修馬政,禁兵器,是雖一指疥痒之微,而遍身猶或為之不寧,蓋久而後克有定。此豈可以輕視南越之區,而不深戒其山海之險遠者哉!

舊志,廣為嶺表大藩,萬山之所輳集,眾水之所會歸,靈淑鳩凝,豐厚彝衍,敷為州治。唐以來總攝五管,其地望可知也。自衡山而南峙為九疑,界於五嶺,又自庾嶺東南,融於羅浮,逶迤頓伏,蜿蜒未止,而秀萃白雲,屹峙如屏,橫聳州後。下視眾山,或蹲或伏,或起或拜,或超或止,有如元戎端坐,三軍環列而拱聽號令也。是山蓋一州之主,其前則抱旗拱揖,後則越臺聳秀。左則虎頭諸峰揚遏海道,右則曹、幕諸山,共成羽翼。上拘石門之隘,下瞰扶胥之險,長江天塹,壁壘完整。

梁異《擬別賦》「繄乎東廣,實曰雄藩。綱維嶺海,保障東南。星分牛斗,地接衝蠻。」

劉昌《西華寺記》:「去廣州府城西三十里,有山曰石門。蓋城之南為大海,而東北皆高山,盤繞數千里,益馳而西,且西南諸山尤奇峭,分翼而來,至是而稍合,而三江諸水東流其間,以南入於海,望之隱若門然,故曰石門。」 天開,三江赴之,南匯於海,群山固之。

順德縣

《舊志》:「諸山如羽翼,河流若襟帶。」

海中一大島嶼,風氣開而不露,山形聚而不塞,潮勢近而不溢。中之平衍可以居,外之險阻可以恃,「西北可以蔽香山、新會,東南可以擁南海、番禺,此形勝之大觀也。」

錢溥《興造記》:「諸山棋布,水與田連絡不絕。」 東莞縣。

《廣州舊志》:「嶺南名山曰黃嶺」 ,邑獨得之。嶺分東西,其東則逶迤數十里,而為壬峰,踞縣之左。其西則頓伏數里而止為道家山,踞縣之右,以障遏去水。又有癸水在邑後,旋遶由東而轉,至縣之前,則與西支水合而入於海。古傳有曰:「癸水遶東城,永不見刀兵。」 邑之勝也。

李昴英《經史閣記》:「東莞號廣聞,邑羅浮址之,厚海負之。」

李喦《題名記》:「縣之疆畛,綿跨山海,戶口繁夥。」 羅文煥詩:「羅浮鬱南原,隰衍迤群海之東。」 實為縣鄙。

袁衷《題名碑》:「山有旗峰、華峰之高竦,水有虎頭、龍穴之深匯。」

黃結《修學記》:「聯絡羅浮,襟帶溟渤。」

從化縣

《邑志》:大小鷓鴣二山,秀拔而並峙如文筆,乃邑之案也。流溪之水,東流注於老鴉江,灌溉為民利。回視邑治,若襟帶然。

龍門縣

《舊志》:七峰蔚聳於中,一水縈纏於外。堪輿家以七星落潭表之,古人所謂阻山帶海四塞之地,亦近之矣。

新寧縣

《舊志》:三台迭擁於北,文逕高聳於南,東列連珠,西排寶鴨,皆山之秀者也。前有川流,自左旋遶於右,且遊魚、紫霞夾峙其岸。四圍聳翠,左右縈碧;邑之形勝亦偉矣。

增城縣

舊《志》:「縣治來自羅浮五十餘里,舊基在今縣北東街村,大江西抱之。漢建安六年,以其地僻隘,始遷於九岡村,今城池是也。其地原有岡阜九連環秀融結而成,有若龜形,謂之龜峰。傍有一水,來自西林,派落平康金牛三百餘里,抱於城東,至南山釣磯,曲折縈洄如帶,滔滔流下,光涵群峰,故有龜峰戲水」 之名,可謂麗而且佳矣。至曹村而突起數峰,至縣後而作主山,曰春江,左輔山曰蕉石嶺,右弼山曰郭婆嶺。去縣北一里,鎖溪瀝作石橋一道,以接斷嶺、來龍之勢。橋下溪水可通舟楫,又決城壕環遶。西有水溪,名「揚溪」 ,築坡開圳,引水入城,渠通街道,冬月防火,仍灌負郭民田。今築城,其水塞矣。

香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