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完,範鎔備,物有區,工有居。九月己亥,大《合樂》以落之。 董舊巧,募新習,勗怠勵惰,授以程準,日課千緡,不愆 於素。初郡之銅山,五歲共市七萬,前太守潘君一歲 市百萬,乃欒公繼之,乃市三百萬。明年又差倍之,歲 運羨銅三百萬,以贍嶺北諸冶。苟非「主計者通其神, 提綱者揚其職,守土者」「其力,則何以協規創模,成 效之速如是哉?」且《韶》被山帶海,雜產五金,四方之人, 棄農畝,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萬。窮則公剽,怒 則私鬥,輕生抵禁,無所忌憚。緩其羈絏,則鷹鷙而陸 梁;急其御勒,則獸駭而踶齧。故境壤雖狹,而獄犴寇 抄,嘗被他境,必資威肅惠和,兼被於物,乃成善政。觀 此圖功賦事,精至詳簡,則民之受賜,其可知矣。初以 遠方置監,議者不一,故朝廷有以待之。明年四月,乃 下敕賜名「永通。」時天子親享明堂之歲,五月吉日。

《九成臺銘》
蘇軾

韶太守狄咸新作九成臺,玉局散吏蘇軾為之銘曰: 「自秦并天下,滅禮樂,《韶》之不作,蓋三千三百二十有 三年矣。其器存,其人亡,則韶既已隱矣,而況人器兩 亡而不傳!雖然,《韶》則亡矣,而有不亡者存,蓋嘗與日 月、寒暑、晦明、風雨並行乎天地之間。世無南郭子綦, 則耳固未嘗聞地籟也,而況得聞天籟?使耳得聞天」 籟,則凡有形有聲者,皆吾羽旄干戚,筦磬匏絃。嘗試 奧子登夫韶石之上,舜峰之下,望蒼梧之渺莽,九嶷 之聯綿,覽觀山川之吐吞,草木之俯仰,鳥獸之鳴號, 眾族之呼吸,往來唱和,非有度數而均節自成者,非 韶之大全乎?上方立極以安天下,人和而氣應,氣應 而樂作,則夫所謂「簫韶九成,來鳳凰」而舞百獸者,既 已粲然畢陳於前矣。

《卓錫泉記》
前人

六祖往曹溪卓錫,泉湧清涼滑甘,贍足大眾,逮今數 百年矣。或時小竭,則眾汲於山下。今長老辨公住山 四歲,泉日湧溢。聞之嗟異,為作銘曰:「祖師無心,心外 無學。有來扣者,雲湧泉落。問何從來,初無所從。若有 從處,來則有窮。初往南華,集眾湞水。水性融會,豈有 無理?引錫指石,寒泉自冽。眾渴得飲,如我說法,云何」 至今有溢有枯泉,無溢枯溢其人乎?辨來四年,泉水 洋洋,烹煮灌溉,飲及牛羊,手不病汲,肩不病負,匏勺 瓦盂,莫知其故。我不求水,水則許我,訊於祖師,有何 不可?

《何公橋銘》
前人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人之往來,如鵜在河。順水而行, 雲駛鳥疾。惟水之利,千里咫尺。亂流而涉,過膝則止。 惟水之害,咫尺千里。」沔彼濫觴,蛙跳鯈游。溢而懷山, 神禹所憂。豈無一木,支此大壞。舞於盤渦,冰析雷解。 坐使此邦,畫為兩州。雞犬相聞,胡越莫救。允毅何公, 甚勇於仁。始作《石梁》,其艱其勤。將作復止,更此百年。 公心如鐵,匪石則堅。公以身先,民以悅使。老壯負石, 如負其子。疏為玉虹,隱為金隄。直闌橫檻,百賈所棲。 我來與公,同載而出。驩呼闐道,抱其馬足。我嘆而言, 視此滔滔。未見剛者,孰為此橋。願公千載,與橋壽考。 持節復來,以慰父老。如朱仲卿,食於桐鄉。我作銘詩, 子孫不忘。

《眾樂亭記》
連希覺

度庾嶺而南,惟九韶之石為天下最,巒阜秀拔,接於 湞陽。而南山之致,尤為殊絕。孤峰擎天,峭立千仞,昔 舜鳴絃於其上,因以名之。至今有二臣之祠存焉。峰 之下,石壁萬疊,唐之聞人,嘗搜攬勝概,名其景者非 一。如寒翠亭、「晞暘島、淩煙障、涵暉谷、羽化霞舉,存煉 丹之竈;乳溜泓澄,置煮茗之臺。仙翁瞰沂風之亭,南」 巖對桃花之塢,與夫象鼻澄光之磯,潛靈碧落之洞, 蓮花之孤臺,靜空之虛巖,定光之幽室,虎跑之飛泉, 乳竇風穴,千怪萬狀。以致步飛霞嶺,立棲雲洞,攀援 危磴,遂履平地,下視千里,如指掌間者,《薰風亭》也。雖 然,昔人能名之,往往恢搆,固未睱實有望於來者。自 唐迄今,綿歷年祀,荊蓁蕪穢,人跡不到,豈非天祕地 藏,必有所待。紹聖元年夏四月,莆陽方公出守是郡, 因暇日閱圖牒,詢其舊,遍求南山之景。由回龍石而 上,得寒翠亭故基。拂拭苔蘚,睹唐人元傑,因識名於 壁間。自此路勢斷絕,不可躡而前也。公乃緣崖築道, 袤及百丈,始歷涵暉之谷,又得元傑留銘,自稱為「谷 客山人。」有浮屠名曰「聖壽」,梁之果業寺也。嘗搆亭於 谷、島之兩間,然狹隘卑陋,不足以憑高望遠。公乃即 其基而廣之,因山取材,不日成就,名之曰「眾樂亭。」亭 之前跨空為臺,高幾數仞,名之曰「月臺。」凡經昔人遊 者,遂因名而亭之。嘉卉美木,環植數千本。下臨深淵, 中橫沙渚,遠岫屏倚,重城臂迴。洞谷之邃幽,簷楹之 高下,雖使詞人不能寫其情,丹青莫能繪其狀。行客 艤舟,仰而視之,若在雲漢間,雖武陵桃源,莫能勝也。 由是知山水佳致,必因人而後興,此《眾樂月臺》所以 自公始矣。嘗謂良二千石人君所與共治天下而分 其憂也。然樂民之樂者,安能不憂民之憂乎?此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