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錦巖庵 在邑拱北山石壁下。旁有石臺亭榭,可供宴眺。

圓通庵 在石涌堡

慈度庵 在龍津

卉木庵 在藍田

《嚴持庵 》「在《甘園》。」

觀音庵 在龍山堡

白毫庵 在藍田

金沙庵 在馬岡

真慶宮 在科第鋪,為縣廨後。案:明萬曆三年,知縣沈鐵建。

文昌宮 在縣東街

桂洲道院 在桂洲

逢溪道院 在逢溪

「地藏道院 」 在古樓堡。

文昌閣 四一在城東門外,青雲路花塔前,有邑人進士佘雲祚《碑記》,一在眾涌村,一在仕版鄉,一在桂洲外村。

東莞縣

資福寺 在縣治西一百五十步。南漢禹餘宮,邵廷琄以居宅為之。周圍四至,鑿四井為界。明洪武二十四年,設僧會司。正統十年重建,邑人侍郎陳璉記之。寺有田地塘十九頃八十畝,歲納糧一百五石九斗三升。宋胡大淵所捨,入寺者石碣等河渡三十六處,納河泊課米七石。乾道五年,宋姬捨。今存寺者十之二而已。有羅漢閣,一名「靈源閣」 ,祥符三年,比丘祖堂建。蘇軾在惠州,以佛腦舍利薦以玉璧,施於閣供養,且為之《記》。有「再生柏」 ,此柏以祖堂禪師去而枯,迎師回而復榮,亦蘇軾為之銘。嘉熙乙亥,許巨川重修,閣屢興廢。元初,張弘範取佛腦舍利進於京,明洪武十三年閣廢,以其址為法堂。鐘鼓樓在寺門左。正統年間建。天順癸未吳中重修。嘉靖四十年寺僧募緣復建。按寺址頗廣,今被侵占不可詰。萬曆年間,建禪喜堂於後,而蘇子瞻所撰記與銘,皆勒於石,以存古蹟。寺前有鎮象塔,以石甃成,刻曰「大寶。」 五年壬戌,禹餘宮使邵廷琄買地起創廨院,甃砌寶塔五層,以崇妙善。因。每秋有群象踏食「田禾,奉敕採捕。然戴甲披毛,俱是負來之命;慮遺骸滯魄,難超舍去之魂。仰賴良因,速成濟渡。」 南漢大寶五年,即宋建隆三年也。

弘化寺 在縣東榴花村銅嶺塔下,邑人按察使袁應文建。今壞圮,僅存香火。

慧雲寺 在縣東二百五十步。今廢。

圓明寺 在縣西「登瀛坊」 ,今廢。

普通寺 按《縣志》,在縣西五十里大寧村,田三頃六十五畝一分,糧米一十九石五斗三升二合九勺。

慶林寺 按《縣志》,在縣南六十里靖康場,田地七頃六十八畝三分,糧米四十石九斗八升一合,夏稅麥四升九合二勺。

靈渡寺 按《縣志》,在縣南黃田場靈渡山,田三十五畝五分,糧米一石八斗九升九合三勺。法性寺 按《縣志》,在縣西三十里亭頭村,田六十畝,糧米三石二斗一升。

海光寺 按《縣志》:「在縣南二百五十里,東莞場正與南山相對,乃休咎禪師道場也。有南漢劉氏所鑄鐵佛,又有石魚、石磬,狀長丈許,聲極清遠,亦劉氏舊物。」 田三頃二十七畝,糧米一十七石四斗九升四合五勺。

雲溪寺 按《縣志》,在縣南歸德場,寺舊在三里山,有校書郎鄧驤記,後移建今址。田地七頃三十四畝八分,糧米三十九石三斗一升一合八勺。

覺華寺 按《縣志》,「在縣西十五里舂堂村,僧田地塘八十畝,糧米四石二斗。」

法華寺 按《縣志》,在縣東六十里福隆村。鴈塔寺 按《縣志》,在茶園村,田地塘九十四畝五分,糧米五石五升五合八勺。

真聖寺 按《縣志》,「在縣東二百步,寺有慈真烏佛,求嗣者禱焉。」 田六頃一畝,糧米三十二石一斗五升三合五勺。

上清觀 按《縣志》:「在道家山上,乃紫霞崔真人羽化之地。」 宋政和甲午,邑宰楊䙡相地改創。淳熙戊申,邑宰王中行重修,未就緒而去。縣尉蔡廷發繼完之。歷年既遠,棟宇摧頹。衛邑文武縉紳方議興建,適贛郡羽士王秀野至,眾請主其事,乃撤其舊而新之,邑人陳似愚、夏侯子勝、楊南岡、戴祚養等輩贊成之。肇工於明洪熙元年乙巳,落成於宣德元年正月,規模壯麗,視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