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亭,莊嚴幽雅,開壇說法,弟子雲集,宗風大行。明珠寺 在石頸鎮。

清禪寺  、萬寶寺 ,俱在「魚子灣。」

開元寺 ,在浛光。明化寺 ,在縣西賓賢坊。有僧會司,創始未詳。明洪武二十四年,僧會袁嗣淵重建。

聖壽寺 一名南山寺。邑人石汝礪《水車記》云:「寺始於梁大通五年,復興於唐龍翔二年。宋元豐七年,奉旨重修。元末兵燬,明洪武間重修。天順七年,知縣杜宥重修」 ,年久傾圯。嘉靖十九年,郡守符錫因士民之請,創建殿宇、鐘樓、山門,并刻唐人元傑《洞谷記》於石壁之上。

雲山寺 在縣南十里竹逕都。元至元二年,僧繼嵩創。明洪武間重修,頗幽勝。成化迄今,寺僧相繼修。

潮水庵 在清溪司,庵後有泉出石壁,每日三潮,故名。湛甘泉有詩。

天竹寺 在下隅之僻地,名「蒲竹山。」

祈水寺 枕山帶河,佳木森蔭。昔人每遇久暘告虔,禱雨於此,故名「祈水。」

太平庵 在潮水庵之西。

潛龍巖庵 :在中隅鄉。廟前有潭。相傳金鴨時浮水面,故地名「鴨公潭。」

觀音堂 ,在縣龍到頭,降勢菩薩堂居其上,香火最靈。邑人星災疾痛,叩之即應。男婦連袂拜禱無虛日。住庵僧往來靡定,歲月輒更,蓋眾心難厭,其掉臂易易也。明萬曆丙辰,獨鏡空居之。授記於月空,受戒於西山,卓然參求禪定。又建藥師靜室於堂後,為跏坐虛寂之區。住庵經三十餘年,自置田租百石,以充供奉,其志行敻絕不凡,戒律精嚴無間云。蓮塘居士劉澤大撰其《新建藥師堂》,邑人鄧允燧有《碑記》

觀音閣 二一在明化寺;一在關帝祠後。定光室 在涵暉書院右,有石室,祀定光佛。準提庵 二一在巡道劉公祠後,明崇禎十二年知縣吳永澄建。一在西山鄧園內,賓日軒後。蓬萊庵 在浛光。翠華庵 在下隅鄉,山半兩峰並峙,舊名「丫山寺。」

《塘窩庵 》「前峰聳翠,後水清流。」

西來庵 去縣八里,林木蔭翳,叢篁交翠。舊為禪院,能容千眾。

真武行宮 在聖壽寺左,面臨湞流。《江山一覽》:「元天宮 在帽峰山頂,古松挺秀,三面繞圍,望之如畫圖。」

三元宮 在龍山中峰。明崇禎十年丁丑,邑人知縣鄧允燧以《夢兆》捐資創首,通邑紳衿助建。知縣吳永澄佐以清俸,仍為伐石紀其事。每逢節序聖誕,士女焚祈者往來不絕,此山增一名勝焉。前有準提閣僧如惠募建。

「曹主」 行宮 :在通遠橋興賢坊,因亂傾圮。康熙壬子年冬,知縣張斗捐俸修復。

真武觀 在縣西南二里。舊三皇廟改建,今址見在。

隆興觀 ,在浛光。文峰塔 在南山對岸,凡九層。明天啟甲子,邑人鄧允燧等創首募助,通邑士夫同建。知縣江中龍申允。其下,即「中龍生祠。」 後棟文昌像,前棟「知仁領略亭」 ,臨水吳永澄有詩。

韶州府驛遞考        府志

本府。曲江縣附郭。

芙蓉驛 宋景祐間,建湞陽館於相江門外。明洪武間,改為芙蓉驛。弘治中,同知韓銑遷津頭廟下。嘉靖間,知府周敘重建。

皇清順治十二年,遷入「風度樓東。」

平圃驛 在城北九十里,明洪武十六年開設。上至南雄府凌江驛一百八十里。今裁併芙蓉驛。

《濛》。驛 在城南七十里。明洪武十七年開設,下至清溪六十里。

皇清順治十三年,奉裁歸併「芙蓉驛。」

府門總鋪 新安鋪 俱在洪義都。

低溪鋪  、黃金鋪 俱在瀧夏都。

甘村鋪 在親賢都

新沖鋪 在古羊鋪

甘棠鋪   ,韶石鋪   ,古平鋪。

蘇渡鋪   、望韶鋪   、曲澗鋪 ,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