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南為「碧溪」 ,又西南流,會峴岡諸派水而注於江。

泊頭水 由石下屯佛嶺至泊頭而注於江。「源頭」 水 由橫瀝沙逕至源頭而注於江。「里陂」 水 自魚跳石經歐陽至鐵場而匯為潭。又一派自羅塘墟與鐵場水合,分繞龍地夾石灣而注於江。

金溪 在象頭山下。瀝繇逕心至白石而注於江。

玳瑁水 由十二都澗車村埔心而注於江。榕溪 其流一繇磜頭、一由白社至火燒陂而合;一由企嶺下神塘陂,一繇麥峒冷水坑至石橋而合。二水會於北壇之右,出長壽觀東流至到卯亭而注於江。

蘇公水 ,由沙田陂、黎村、任屋瀝而注於江。流軍灘 ,由三逕與莫村水合而注於江。以上諸水俱在象頭山下。

《大水坑水 》由瀧頭羅塘而注於江,其東有山薑水,為河源分界。

雞籠山水 源自龍門,繇平陵入黃陂,十里,鴻溪峒之水會焉;復流經高陂、大樹、瀝水口圍十五里,蕉林峒之水會焉;復流經虞周逕二里,兩山相夾,水折而出,是曰「公庄水。」 復流經西埔七里,楊梅逕之水會焉;復流經沸潭、官田五里,石確之水會焉;復流經米埠、楊村十里,柏塘峒之水會焉;復流經寶潭,鷂子潭,黃茅陂之水會焉,復流經柏朗小嶺至莫村十五里而注於江。大羅陂水 自大屏山出,由橫步屈屋瀝而注於江。

神湖水 ,由黃塘橋、烏石嶺合沙河水而注於江。

《沙河水 》一名《橫河水》。

蕉洋山下水 源自龍門。一自大源坑,由何家莊上入於橫河。一自洞尾山,由河逕新村入於河。一自白芒、茶山、神山、鐵佛庄與石臼洞水,其派三,皆入於蜆岡。經樟槎、梅潭、曲湴與羅源水合,更東折至禮村而注於江。旱則西流而注於江。

天池 在羅浮山,鐵橋周可五里,水應海潮,是曰「神湖」 ,一名「瑤池神湖。」 東三里曰昇天橋、鳳浴潭 ,鐵橋下湍水出焉,分東西流注於潭,五龍蟠焉,是曰「五龍潭。」

蚺蛇陂   、火燒陂   、大羅陂 以上在《新集》。

石岡陂   大莊陂 以上俱在羅溪。鐵冶陂   蔡公陂   石砦陂

艾埔陂   、禾尚陂   、橫界陂 以上在長平。

新陂    、柏塘陂   、王璽陂。

大陂 以上《在寧集》。

軍子陂   ,仙廓陂   ,盧屋村陂,河口陂   ,東埇陂   ,羅陂。

「神陂    石子陂 。」 以上在《善政》。

神湖陂   、陳湖陂   、石陂。

竹湖陂   、大壆陂   、棚橋陂 以上在羅仙。

黃麻陂   ,金岡陂   ,南庄社陂,黃溪頭陂  ,佛嶺陂   ,「察瀝陂。」

永定陂   白棉陂  以上在仙福溪。口陂   。三疊陂   。冷塘陂。

沙尾陂   黃塘陂  以上在神護隨龍堤 在小東門外,東連窯嶺,南接浮碇岡,長二百一十五丈,通行要路。宋淳祐中,知縣王亙因舊築作。元監縣羅里敬甫修。明永樂「間,知縣昌祚增築。嘉靖間,為洪水大潰,知縣張錦復築。萬曆六年,知縣張守為重修,後復潰,鄉民醵金修之。今復潰。」

學湖堤 在東門外,為隨龍外堤達府要路。後知縣馬顯明等相繼修築。明萬曆間,大潰,里人副使曾舜漁疊石為橋。

榕溪堤 在城西南。榕溪自象山西流,復折而東,與龍江合抱城邑。明嘉靖間,知縣經彥采築堤障水,後漸圮。萬曆間,知縣陳鴻漸修復之。後知縣唐鶴壽捐俸築石磯於到卯亭下,障龍江之水不入而嚙堤。水勢趨南,而堤外之土漸積,可不修而無圮。

蘇村堤 在羅仙都,長約六百餘丈。宋知縣王亙以江流害民室廬稼穡,故提以防之。至元,羅里敬甫復築。明永樂間,知縣林和修。嗣後修築不廢。然蘇村實當龍江之衝,備不以時,決溺之害不小。正德間復修。萬曆壬午,洪水潰決,至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