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始興縣

豐陂 在城東南五里。元泰定中,刱。明洪武間,知縣王起重修,灌田七頃。

李陂 在城東十里官石都。宋慶曆間,李姓刱。按《通志》:「灌田六頃四十五畝。」

湖坊陂 在城東十五里城二都。按《通志》:洪武間,知縣王起重修。其村曰湖坊,因名之。灌田五十七頃八十五畝。

下坊陂 在城西二十五里,城一都石坑村。按《通志》,知縣王起重修,灌田八頃四十畝。

迴水陂 在城西三十里,城一都石坑村。按《通志》,知縣王起重修,灌田八頃四十畝。

迴水陂 在城西三十里,城一都留村。按《通志》,知縣王起重修,灌田五頃六十畝。

黃莊陂 在城西二十里官石都。按《通志》:灌一頃二十畝。

許陂 在城西二十里官石都。按《通志》:灌田七頃五十畝。俱知縣王起重修。

蓮塘 在城北五十里北岸都陸源村。知縣王起刱按《縣志》,周廣三畝,灌田四十餘畝。

許塘 南岸二都

河堤 在城南一里。明嘉靖元年,水災,城幾為壑,知縣高輔修築。

東湖坪 明正德間,邑人饒仲顯刱。

花管灘陂 按《通志》:在縣西四里。

南雄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保昌縣附郭。

南雄府城池 。舊州城僅環府治,宋皇祐壬辰,知州蕭渤闢之,為門三:東曰「春熙」 ,今為鐘樓;西曰「凌江」 ,今名「武定」 ;南曰「政平。」 淳熙戊戌,知州李嶸修。嘉定甲戌,知州劉公亮修,丁丑知州黃庶重建三門,庚辰知州孫崇修,甲辰知州趙汝鑰修。紹定癸巳,知州張友修。元至正乙巳,指揮王璵修,名舊城曰「斗城」 ,外築土城三百四十丈,崇一丈有奇,厚稱之,池如城之數,深如崇之數。增建東南北三門,北曰「拱極」 ,東今名「朝陽」 ,南今名「向明」 ,以小別之,謂之「顧城。」 明成化丙戌,巡撫都御史韓雍檄知府羅俊甃以石。己丑,僉事陳貴自小北門至牛軛潭,築土城三百餘丈,沿河固以木柵。丙申,斗城西河決,知府江璞築堤禦之。正德中,流賊嘯集。戊辰,知府王珀請于都御史林廷選,奏發帑藏,甃土城以磚。甲戌,知府李吉增女牆六尺,門其東曰「賓暘」 ,東南曰「文明」 ,謂之「新城。」 其池廣一丈,深如之。嘉靖丙戌,知府伍箕修。甲午,知府何巖修。己亥,知府鄭朝輔修。嘉靖丙子,知府歐陽念倡郡民甃沿河水城。萬曆丙戌,斗城水陷數十丈。自小東門右掖至小南門傾圮約三十餘丈,迤北約圮十餘丈,水城沿河盡廢。自小梅關至太平橋,約圯四百餘丈,知府周保修

皇清順治八年,內外二城傾倒,知府鄭龍光修。丁酉

大水斗城、顧城、新城俱陷。水城全圮,知府陸世楷修。

外縣

《始興縣城池 》:「始興縣古今三遷,俱無城。明天順中,知縣謝濂築土為垣。成化乙未,都御史韓雍廓而大之,甃以瓴甋,周三百四十八丈有奇,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周四百丈有奇,深五尺,廣倍之。凡三門:南曰『向秀』」 ,東曰「東作」 ,西曰「西成」 ,各有樓,皆置守。壬寅,知府江璞建串樓三百四十八間,橋樓一座。弘治壬戌,雨圮,通判留芳修。正德甲戌知縣梁冠修。嘉靖癸未河決,知縣高輔築堤禦之。乙未知縣汪慶舟修。丙辰,南城被水衝圮十餘丈,通判馬錫修。隆慶辛未知縣謝成賢修。萬曆辛卯知縣蔣希禹修。崇禎己卯知縣蕭琦增築城垣,修三門,其南易名「答陽。」

皇清順治戊戌,經歷白引箕修。辛丑知縣王毓慧修。

南雄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保昌縣附郭。

嶺南第一關 在大庾嶺絕頂。秦曰橫浦關,宋曰梅關。成化癸卯,江璞易今名。按《通志》:「兩岸壁立,最高且險,關防立巡司。」詰明,正統丙寅,知府鄭述伐石,刻「梅關」二字。

鹽關 在太平橋南,天順戊寅,巡撫都御史葉盛開設。按《通志》:一名太平關,設榷鹽稅,以措置軍餉。今兼榷各貨,稅務設官監理,遇歲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