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6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青涼山 ,在縣南十二里。

旗山 ,在縣東北一十三里。高一百一十一丈,周二十六里,形如旗,故名。

平頂山 ,在縣東二百里。高二百七丈,周七十二里,形如簾蓋,故名。

蕉頭山 ,在縣東北二百里,高五十餘丈。蘇田三台山 ,在縣北百里。形如筆架,故名。「梅峰 」 ,高三丈二尺,周八十丈,溫禧植梅其上,故名。

東岩 去縣治六里。岩洞廣三丈。洞有石鼓,扣之則響。亦名「東安岩。」

相公坪 在縣西北三十里。

「仙花嶂 」 即明山西麓。

黃沙嶂 ,在縣南十二里。高三百六十丈,周六十里。

百花嶂 在縣東十里,與百花洲相照,故名。龜潭嶺 ,在縣東一十里,高二十五丈,周三里,下有龜潭,旱則禱雨於潭。

聳秀峰 去縣二十里,高三百五十七丈,周一百二里,挺然而出,故名。按《一統志》,「上有鐵佛庵,禱雨多應。」

祥雲洞 在縣南五里。山有洞,洞有林木。高峰嶺 在縣西二里,高三十七丈,周一里,四平突起,下臨澗水。

天子嶺 ,在縣北十里。高二百丈,周十五里,四山夾侍。

石窟洞 ,去縣二百里,今割鎮平。

游曦巖 在縣北七十里,今割鎮平。

北巖 ,在縣北五里,廣二丈,深一丈,依石為岩。銅鼓嶂 ,在縣東南八十里,高九百九十餘丈,周一百四里。

雙筆峰 ,在縣東南三十里。高三百五丈,周六十五里。二峰秀峭如卓筆。

香爐峰 ,即陰那山之別支,形似擎爐,故名。「龍巖 」 ,在縣東北一百四十里。高二百九十丈,周一百六里,形如龍牙,故名。

龍牙岩 在縣東北一百里。岩廣四丈,深一十三丈,高三丈。洞有石瓶滴水,秋冬不涸。

仙牛嶺 即王壽山另支。

鐵山嶂 在縣西北九十里,今割鎮平。

西巖 在縣西五里。中有蘭若,曰「靈境。」 依山為亭,景態萬狀。其西又有羅漢、觀音、蛇山三岩,宋劉安世嘗過此,有題。岩寬三丈,高一丈餘。石室洞 在程鄉縣摧鋒寨旁,穴竇深二十丈許,中有石鼓、石柱、天窗之類。

南石田洞 ,在縣西北。幽遠深邃,人跡罕至。奇葩異果,多不知名。採於山者間遇之,甘美可茹。或懷歸,多迷失道。後人題曰:「仙客有靈千古在。」 洞門無鑰,四時開。廣二丈二尺,外峻內寬。平地突起,腰有醮壇。

明山 在縣東三十里。上有招仙觀,下有龍潭,歲旱禱雨輒應。昔有羽流隱此山,習辟穀,後尸解,留偈云:「形容陋古,守真無取,海底明珠,照破秋浦。」 山高九百九十二丈,周三百里。

西洋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峰巒周匝。「洋」 ,一作「陽。」

程江 在縣西七十里。源出義化,歷古坑會於梅溪,因程旼得名。有《詩》云:「程旼當年一匹夫,不操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人心服,萬古江山與姓俱。」

梅溪 在縣東六十里。發源汀、贛、惠三州。中有龍潭,下有防辣灘,灘聲澎湃,喧豗聞於數里。百花洲 在縣界,南夾兩水之間,時有百種花,人以為邑之瑞。舊諺云:「百花洲尾齊,洲前此地出狀元。」

柴桑溪 在縣南四十里,源自蓮花山。

羅衣溪 ,在縣南三十里,源自城堞山。

鮶坑溪 在縣南二十五里,源自興寧界河田。大密溪 在縣南二十五里,源自九狼峰。大乍溪 在縣南十五里,源自小乍。

周溪 源自平遠蓮塘角,由洋門謝田五十里達縣。近邑東四里舊有「濂溪書院。」

西洋溪 源自明山,遶仙花嶂之麓,西流而合於梅溪,故名「西洋。」

鴈洋溪 源自石寮等山,三十里匯於梅溪。小河溪 ,一源自武平象洞由鎮平,一源自平遠,出鎮平,合流出程鄉,一百三十里匯梅溪。黃沙溪 源自陰那,二十里合於梅溪。

黃竹塘 在縣南十里。源自黃沙嶂,諸水會流,周圍一十五里,春冬不竭。

龜目井 在縣治前,以縣形似龜,鑿井為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