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表文明坊廟後為明倫堂,旁為東、西齋。泮路之東,前為啟聖祠,祠後為名宦祠。儀門西為土地祠,又西為鄉賢祠,祠後為四箴亭。崇禎十年,知府姚繼舜捐修。

皇清順治十一年,按院趙之麒、守道劉繼昌、知府蕭

嘉熙等捐俸鼎建重新。康熙六年,知府熊啟引,七年,知府蔣應泰、教授黃夢賚繼修

學田 明萬曆十九年,知府張邦伊買置土名「大坑、六茶」 等處,歲納租銀二十二兩。

茂名縣儒學 。「明洪武十四年,始設學于城內西北,後設千戶所,地甚狹隘,教諭劉源議遷于城外東山寺故址。天順八年,兵燹。成化五年,知府孔鏞併學于府。正德五年,監生楊節奏復。六年,知縣林渠復建于舊址,立明倫堂、兩齋、學門、儒林坊。嘉靖七年,巡按御史周模楷置磚甃學路百五十丈,修築周圍垣牆。十四」 年,知府鄭絅、知縣易本仁復建廟廡、戟門、櫺星門、學門、牌坊。二十七年,知府歐陽烈遷學門、新二坊、啟聖祠、名宦、鄉賢祠俱附府學。二十八年,知縣韋允重修廟廡及明倫堂。崇禎間,知府姚繼舜、知縣張復普、尹奇逢相繼重修。

學田 土名「大王坪」 等處,共稅二百二十七畝五分,納學道租銀一十五兩六錢四分。

社學 六:曰《南高》、曰《東高》、曰《西興》、曰《北游》、曰《橋門》、曰《同文》。

書院 十:曰《高明》,曰「《朋來》,曰《茂山》」 ,曰《四水》,曰「《東津》,曰《拱極》,曰《墨池》,曰《筆山》」 ,曰《參天》,曰「潘。」 江外州縣。

電白縣儒學 舊在寶山下。元季兵燬。明洪武初,知縣劉源隆遷於縣治東南。成化四年,僉事陶魯遷於神電衛。五年,知府孔鏞大新之。嘉靖十年,知縣董琳建「敬一亭。」 十七年,知縣俞岳建啟聖祠。二十七年,知縣譚堯道、知府歐陽烈重修。後盡傾圮。萬曆六年,知縣張希皋經始創建,知縣林夢琦增修首建。

文廟。次兩廡,次戟門、櫺星門、「明倫堂」 、東西齋又建

啟聖祠於東偏,名宦、鄉賢於戟門之左右。又於明倫堂東建教諭廨,西建訓導廨,明倫堂之下建號舍焉。建敬一亭於明倫堂後土山之上。櫺星門外文路東西兩端建「崇儒」 、「造士」 二坊。崇禎七年,知府姚繼舜、知縣周日旦、教諭李世球重新之,建射圃於學右。

學田 土名「石灣垌」 ,共稅三十五畝。

社學 曰得一

書院 二:曰《觀瀾》,曰《志學》。

信宜縣儒學 在城東。元至正十四年,知縣陳卜、顏察兒建立。明因之。永樂四年,知縣盛得中重建。十三年,知縣姚原立。正統四年,知縣陶兗修葺堂齋。天順年間,知縣顏玉階重建大成殿。成化四年,知縣李時敏「復修大成殿兩廡,遷於城東南。」 七年,建櫺星門、禮門。正德八年,知縣虞𤣱重修。嘉靖十四年,典史前編修程文德遷於縣左,建明倫堂、齋房。知縣謝彬復建正殿、敬一亭、學門。十九年,知縣白譜建櫺星門。二十五年,知縣何文俸復建戟門、啟聖祠。二十七年,知縣許述修葺。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徐鳴珮「大修。」康熙五年知縣。

羅士毅遷於舊址

社學 二:曰「竇江」 ,曰「觀化。」

書院 二:曰《龍山》,曰《麗澤》。

化州儒學 舊在州治南。宋嘉定二年,郡守范良輔遷於城外。咸淳六年,教授趙蜚英遷於城南。後燬於兵,海北海南僉事呂沆重建。明洪武「初,郡守曹錫修之。宣德八年,知州呂明、正統八年,知州茅自得築州城圍學在城內。天順七年,知州吳春、成化七年,知府孔鏞、同知曹慶各重修之。十一年,知州黃萬碩仍遷於」 城外舊址。正德八年,知府陳嘉表、嘉靖間,知州鄭雍、傅昂相繼修理。萬曆丁酉,堪輿以城牆後壓,文筆卑瑣,眾白於學道,復遷於寶山舊址。郡守沈水捐俸勸助,豎建「大成殿、啟聖祠」 及鄉賢、名宦二祠。

皇清順治十三年,嶺西道李皓、學正馮璡捐倡修葺。

十八年,颶風傾圮。康熙六年,知州丘宗文、學正梁殿桂、朱廷誼捐倡重修。

學田 土名東岸,歲納租銀八兩六錢。

社學 曰東勝

書院 曰寶賢

吳川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正九年,主簿唐必達、教諭吳仲元修建。明因之。洪武十四年,縣丞汪季清重修。大成殿、兩廡、戟門、櫺星門、堂齋、禮門。正統二年,知縣鄧宣重修。號房倒塌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