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右地為兩廡。」 明洪武三年,改新州為新興縣,州學為縣學。縣丞孫守正鼎建廟學。宣德五年,教諭盧潤建尊經閣。舊時學基,至明倫堂止,議建尊經閣,苦無地。邑進士張聰將近明倫堂地一畝二分建閣。正統三年,知縣雷晏重建講堂、號舍、饌堂、廚庫、學倉、射圃。天順七年燬於寇,知府黃瑜新之。成化乙未,通判李敏增建。正德十一年,知縣王琮復射圃侵地。嘉靖十年詔建「啟聖祠」 ,未果。十六年,知縣胡堯時始建於尊經閣後,闢泮池,右為「敬一亭。」 二十七年,知府胡純行縣,修櫺星門。三十五年,縣丞羅寧重修。萬曆十三年,知縣趙德懋請以學塘租銀修廟廡、啟聖祠、明倫堂、尊經閣、兩齋號舍。二十四年,知縣姚舜牧重修學前二坊,新其扁曰「賢關」 ,曰「聖域。」 建木欄為鍵,輿馬之直過者。又從學前塘基闢路出南城,曰「見龍衢。」 今廢。三十年,知縣楊成喬捐俸重修學宮。今制。

「文廟居中,翼以兩廡。南為戟門、左為名宦祠」 、右為

鄉賢祠:分庭左為烹造所,右為宰牲所,中空,鑿泮池通橋,橋南為櫺星門,門左為儒學門,右為敬一亭,廟後為明倫堂,東為祭器庫,西為陳設庫,前分列為「經義、治事齋」 ,齋後為尊經閣,閣後為啟聖祠,東南為教諭舍,兩齋後為訓導舍。射圃 在南城外,距學二里許。

社學 四:「東隅在縣東,明嘉靖初,知縣胡堯時建,萬曆元年改為書院」 ,今為公館。西隅在西城外,嘉靖四十年知縣周崑立。北隅在北街,嘉靖四十年知縣周崑立;南隅在南城外,嘉靖四十年知縣周崑立。

澹庵書院 在城東南隅,即古夏院寺址。明嘉靖初,督學歐陽公鐸廢寺為書院,以祀宋學士胡公銓。後增入唐張公柬之、宋胡公寅、鄒公浩、劉公摯,為「五賢祠。」

蓮池書院 在縣北郊。明萬曆三十三年,知縣楊成喬為「課士建。」

維新書院 在縣北城外,明天啟二年,知縣謝偉建。

古筠書院 在城隍廟右,原陰陽學。明嘉靖間,知縣周崑改為東隅社學。萬曆元年,知縣王民順改創為筠城書院。七年,知縣趙德懋改為筠城文館。二十五年重修,仍扁曰「古筠書院。」 今廢。陽春縣儒學 在縣治西。宋慶曆四年原建於南城外一里梅花村,元季圮壞。明洪武二年知縣莫景明遷建於今地。永樂七年,縣丞吳子育重建殿、廡、戟門、櫺星門、明倫堂、兩齋,廚倉、射圃悉備。正統三年,知縣宋啟重修。成化五年燬於寇。七年,知府黃瑜新之。正德十年,知縣黃寬重修殿、廡、堂齋。嘉靖十年,知縣楊和建啟聖祠、「敬一亭。」 三十二年,知縣謝復生重建。

文廟,並飭兩廡堂齋號舍。隆慶間,同知郭文通鑿。

泮池於櫺星門內。知縣熊烈建尊經閣。萬曆四年,同知蔡懋昭買民地闢學前路,樹以坊。知縣毛汝起重修廟廡、戟門、櫺星門、學門,改建敬一亭,鑿泮池於櫺星門外。十一年,知縣黃憲清建接雲樓。十五年,颶風飄毀,知縣張文誥修之,移敬一亭於尊經閣後。明倫堂在廟之後,堂後為尊經閣,閣後為接雲樓。啟聖祠在明倫堂左。敬一亭在尊經閣後。戟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 泮池在櫺星門外。前為「雲路坊。」 教諭舍改於東齋,訓導舍如故。饌堂號舍俱備。崇禎十六年,知縣陳軾倡率諸生梁應標等修葺。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張含瑾重修。

學田 :南鄉田四十六畝四分,歲收租穀七十石。明隆慶六年,知縣熊烈置。

又田九十二畝八分,歲收租穀一百二十石。明隆慶五年耆民伍賢置。

蘿根等田四頃三十六畝,歲收租穀五百八十四石五斗四升。明萬曆間,嶺西兵備王泮置射圃 在南門外,今廢。

社學 在縣西二十步。明嘉靖二年,知縣黃寬立,今廢。

陽江縣儒學 在縣治西,舊南恩州學。宋慶曆四年,始創於城南二里。紹聖中,知州丁璉徙城內東南隅。紹興辛未,知州傅雱刻孔子小影於御書閣。淳熙中,知州梁球建大成殿。嘉定中,知州陳嶽、鄭浦重修殿廡、堂齋。元末圮於兵燹。明洪武中,省州入縣,遂改州學為縣學,廢縣舊學為民地,知縣張翼始更造之。自後,知縣梁潛、林星、李寧修建漸備。天順七年賊燬,僅存禮殿。成化二年,僉事張祚重建廟學,又市民地,建藏書閣。二十一年,僉事陶魯以學湫隘遷今地。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