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7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琢以為器

雙鶴嶺 在州東北悅城都。高六百餘丈,周八十里,高要入德慶、北鄉必經之路,崎嶇險峻,行者備登陟之苦。上下嶺防虎及盜。

佛子嶺 在州西北二十里金林鄉。山勢嵯峨,路通封川縣界,旁有佛堂,因名。

茗山 ,在州東十五里。高百餘丈,週二十里,產茶。

樵雲山 在州東二十里。高二百餘丈,週三十餘里。山高而秀,形勢盤鬱,下有瓊響泉。昔州人李質築室讀書於山之陽,扁曰「樵雲」 ,因以名山。文筆山 在州東二十五里。高二百餘丈,週四十餘里,其峰卓然如筆。

端山 在州東五十里,高三百三十丈,周三十里,其形端正。《方輿勝覽》云:「山上有果實,名冬榮子,大如杯,炙而食之,味如豬肉,俗呼膏子者是也。」 《吳錄》曰:「端溪有端山,山有五色石,石上多香木。」

西源山 在州東六十里。高六百丈,周三十里,跨西源、富豪二里之地。一峰高出雲表,頂有池,四時不竭。其下有溪,分為二派,東派出西源,西派出富豪,合流出於江,即思夫水也。

三洲巖 在州東七十里。取「蓬萊第三洲」 之義,一名玉乳巖。巖皆蒼綠色,石室自成觀音佛像,石鐘、土鼓,擊之有聲。有丹竈、硯池、仙羊窩、石柱,傳昔皎叟修真於此。宋周敦頤嘗遊,蘇軾有題,及李綱書「玉乳巖」 三大字。巖畔舊有濂溪書院,後有穴,可登其頂。頂上有居人數家,天造石門,宛然仙境也。洞石有《憫忠》詩。

勞山 ,在州東八十五里悅城鄉。高百餘丈,週三十餘里,形勢峭拔,登者難之,故名。

杉嶺 ,在州西十五里。高百餘丈,週百餘里,路通蒼梧縣,產杉木。

峽山 ,在州西二十里。高一百丈,週九十里,南北岸對峙甚隘,江水中流。春夏多雨,則水峻急,舟不能行。

藜嶺 在州西四十里金林鄉,又名「禮嶺。」 高二百丈,週三百里,高峻產藜竹。

錦石山 在州西五十里,高一百餘丈,上有石柱,直插雲漢。《方輿勝覽》云:漢大中大夫陸賈說南越時,設錦步帳而登,俗呼為錦裹石。一說陸賈許錦酬山靈,及說南越王稱臣,植花代錦石。有仙人橋,舊有陸大中祠,又有延福寺。萬曆丙子大征,羅旁以此石為猺寇禱祠,梯石夷其頂,鑱「華表石」 三字。

障嶺 ,在縣西七十里,以形名。

考嘉靖、成化二《志》,德慶有筆架山、大力山、雞骨嶺、計都山,今已析隸西寧縣。有甘山、青旗山、息嶺、龍巖、九星巖、甘通巖、羅漢巖,今析隸東安縣。其瀧水一縣山川盡改為羅定州,俱不載《通志》:龍巖在三洲巖之陽,俱非。

龍潭 在州東北七十里金林鄉。遇旱,禱之有應。

端溪水 在州東一十里。源出金林鄉,經太平橋入於錦水。形勢百折,近於端山,故名。

麻墟水 在州東二十里。源出封川縣,經金林鄉入於大江。舊《志》作「馬墟水。」

書堂水 在州西四十里。源出猺山,南流五十里入於大江。水濱舊有「宋進士石處道書堂」 ,故名。

夫號水 在州西五十里金林鄉。南流五十里,經夫號村入於大江。相傳昔有行役久不歸,其妻思之,因哭而死。後夫歸,未及家十里,聞妻死,亦號泣而絕。鄉人呼其村及水曰《夫號》云。思夫水 在州東六十里,源出西源里,經思夫村入於江。可通小艇。

靈陵水 在州東九十里。一名「溫水。」 源出廣寧縣,流百餘里,經悅城鄉入於大江,可通舟楫。水口有孝通廟,即龍母廟也。對岸東安界有青旗山,林木蓊茂,人不敢伐。出三角鹿。

陸溪水 在州西五十里。源出佛子嶺,東流三十里,入於江。水口舊有陸賈廟,故名。

武賴水 在州西七十里。源出封川縣界,南流三十里,經武賴村入於江。

榕塘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封川縣界,南流五十里入於江。

大江 在州南一里,即西江也。一名錦水。《一統志》云:「德慶有鼎石之神,在江中隨波出沒,即赤松子煉丹處。」

雙清井 在州治內東西庭中。

澄清井 在城西百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