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8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間、望墩三十二箇,垛口全復:俱知府徐化民倡捐,率合浦縣知縣游名柱修葺。

外州縣

欽州城池 舊在靈山思林都,今舊州墟,其故址也。地卑氣鬱,人多瘴癘。宋天聖元年,推官徐的始建議遷近海白沙之東。明洪武初,立守禦二百戶所。二十八年,改千戶所。增築周城五百九十四丈五尺,高二丈四尺。門三:東曰朝陽,南曰觀海,西曰鎮遠。城外浚壕,周七百八十一丈五尺,闊二十七尺。景泰七年,議復增城,高三尺。成化六年,知州傅鑑檜築一帶周城串樓、門樓、敵樓及兵馬司廳,城外遍植刺木,更新東門城樓。弘治四年,塞西門。正德十四年,知州李純浚壕築堤瀦水東堤百餘丈,南堤三十餘丈。嘉靖四年,知州藍渠改建串樓。十三年,知州杜傑建窩鋪二十八間。先是,橋壞,西門路塞。十七年,知州林希元開復西門,建橋設墟,併東門各蓋兵馬房六間,十字街設鐘鼓樓。三十三年,知州鄧以和塞西門。萬曆二十二年,知州董廷欽大治垣樓之崩圮者,東門一樓,遂為偉觀。三十三年,所吏尚文端修築城內外官街。四十年,知州阮臨拆毀東門子城,以建南門子城。四十二年,署州事通判李秀時建復東門子城。門開東向,正對水沙直街城內《日索》。四十四年,知州馬中超申請重修子城門。天啟七年,知州李五美修城濬池,《建復方表》焉。

靈山縣城池 在石峰東一里。明正統五年,兵備副使甘澤築城,廣五百一十丈,高一丈八尺。窩鋪二十間,門四:東曰朝陽,西曰鎮遠,南曰振南,北曰「拱北。」 天順三年,陷於賊。成化八年,副使林錦增門樓四,敵樓一十有八,串樓三百五十。又增擴東南城四百五丈,為門二:東曰長春,西曰「六峰」 ,敵樓二十有四,串樓二百「五十有五。都指揮徐寧、歐磐始開壕塹二道,各闊一丈九尺,周五百一十四丈。」 弘治十八年,僉事鄧概、正德五年,僉事李瑾相繼修葺。嘉靖八年,僉事劉道周增高城三尺,以雉堞易串樓為陽城,開通濟門,尋復廢塞。十三年,僉事王崇仍造串樓六百零三,又於長春門外建鋪房三十間,歲賦其入為修城費。三十年,僉事經彥寀重修,又於朝陽門外建營兵營房。隆慶六年,知縣馮盛宗復修。今現開三門:朝陽、長春、六峰。池塹二道,闊一丈九尺,周圍五百一十四丈。成化間,都指揮徐寧、歐磐鑿有魚利所,官收之。

皇清康熙十年,颶風倒塌西邊城垛三丈五尺,知府

捐資修復

永安所城池 在合浦縣海岸鄉,舊所石康安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遷今地。永樂十年,始建城。城周圍四百六十一丈,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五尺,窩鋪一十有八間,城樓四座,其壕周環五百丈零。成化五年,僉事林錦始鑿外池,又置串樓四百一十有五間,其四門各建敵樓二座,八角樓四座,月城樓四座。

廉州府關梁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合浦縣附郭。

東關 在府治東北,歲久傾壞。明嘉靖十五年,知府張岳改砌門樓一座,曰「風關。」

文昌橋 :在府城內河。

化龍橋 在西關康定鋪。知縣林有本築壕架橋,建「龍門書院」 於上。因崩卸。康熙九年,生員李炳、郡人莫如,捐金募化,用石砌復。

龍津橋 在府城東,乃來龍之所。

五里橋 在府治東五里。一名「鴨兒橋。」

石橋 在府治東十里。今為石橋塘。

清水江橋 在府治東十五里。

黃芝橋 在府治東三十里。

仙人橋 :在府治東六十里。

閘口橋 在府治東六十里。

石康橋 在府治北三十里。

李家橋 在府治北七十里。

第一渡 在西門外,即今西門橋。

第二渡 :在府治西五里。

第三渡 :在府治西十里。

上洋渡 在府治西二十里。

濁水渡 在府治西北十里。

石灣渡 在府治北十五里。

多蕉渡 在府治北五十里。

白沙渡 在府治東一百三十里。

六港渡 :在府治西七十里。

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