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會同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一里。

社稷壇 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西。康熙十一年,知縣曹之秀倡集士民重建。

邑厲壇 在縣東一里

天妃廟 :在東門外。康熙十年,知縣曹之秀同訓導梁《英裘》并紳衿捐創。

樂會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半里。

社稷壇 在縣北二里

城隍廟 在分司東。明季頹壞。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潘汝奇重修,隨壞。康熙五年

知縣林子蘭重修葺

邑厲壇 在縣北

三山神壇 在縣南

三江廟 在縣東十五里博敖浦。宋天聖元年鄉人建,祀三江晶信夫人。明洪武三年,取勘祀典神祗,知縣王思恭以其能祛疫癘、興雲雨,請賜今封入祀典,歲以七月二日特牲祭。

邁州神壇 在邁州山下。

討論神壇 在縣東北十五里傅敖田埠中。故老相傳,明正統間,常有雞集食於田,遠望見之,近忽失其所在。人以為耗神,為壇其上,歲旱常祈禱之。

觀音廟 在縣西南。明洪武間建,再改建北門壕側。後建縣之中街,榜曰「興樂寺。」

真武廟 在縣西,繼移北門城樓後起中街興樂寺觀音殿前。其二像皆銅鑄,古甚。元末時,有番船載至港口,即不能前。舟人以筮卜之,乃知神意欲留茲土。鄉人遂舁至廟而祀之。明初,真武像偶為盜竊,至《下上》地方之界山,欲碎其像,槌其膝,其聲震天,因怖而去。邑人聞之,取回斧,痕尚在。後其痕自滿,竟無凹跡。奇哉!

天妃廟 :在縣東門外。知縣潘汝奇查故絕楊爾持田為廟田,康熙八年,因本戶欠糧欲賣此田,署縣事曹之秀同訓導梁英裘用價贖還,給印約付廟祝收,永存香火。

關王廟 在朝陽市東,有廟田。

臨高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北郊。

社稷壇 :在城西北郊。

城隍廟 在縣治東

邑厲壇 在城北郊

關王廟 舊名「武安廟」 ,在縣西,元鄉人建。明永樂間,縣丞張文忠重修。隆慶間,典史林榮遷東城外,即今址。

皇清康熙十年,知縣陳垂重修。十一年,颶風撼傷,復

行修葺

天妃廟 在東郊外

龍潭廟 在縣西三十里。宋范槨有記。

表功祠 :典史林邦達有功保障,建祠以祀之。高山昆耶神壇 在昆耶山,今圮。

湛祠 在城東

儋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朝天宮」 舊地。社稷壇 在《城外西門隅》。

城隍廟 在州治右

州厲壇 在州外西北隅。

旗纛廟 在本州千戶所。

寧濟廟 在州治南,祀譙國夫人。

五顯廟 在州治南

關王廟 在所前。明弘治間,指揮周遠創建。忠顯廟 在城西。

廣利侯廟 久廢

貞利侯廟 在州西神尖山上。

神桶廟 在州西零春都。

將軍廟 在城東北六十里官道傍。俗傳,元末,鄉老苻元德輩自州城夜歸,見一人戎服執戈,坐榕樹下曰:「我勞珦將軍也,同奧里天祥平黎死,當廟食此地。」 言訖不見。鄉人像祀之,祈禱有應。

東坡祠 初在城南東坡桄榔庵,元延祐廉訪僉事大都軍建。後祠圮,移於城東二里,祀於「載酒堂。」

皇清康熙九年,知州滕元鼎、遊擊張星耀、教官崔廷。

芳,舉人曾開等,協捐重修建。

周廟 在所前。明弘治間,苻南蛇亂,本衛指揮周遠有破賊功,州人立祠祀之。久廢。

董祠 在城北門內

蔡祠 在城南門內。明崇禎元年,庠生蔡招、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