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縣學內因遷學廢

舊縣學 宋置在海口浦。元因之。明洪武,知縣李思迪遷於郡東東坡書院。九年,知縣陳概復遷於南郊,築「考古臺。」 弘治十一年,副使陸淵遷附府學,臺廢。今基址猶存。

石山巡檢司 明洪武初設,在縣南七十里邁別都,知縣李思迪建。永樂丙戌,以招黎向化,又委帶銜巡檢土舍王觀朝權撫之。今廢。

民教場 在縣外西南官道左。明弘治間,以民壯合操於軍教場。

蕃民所 ,在海口浦,即今海田村,元建所置官,立其民之長麻林為世襲總管,今子孫猶存為蜑。

趙汝珞營 在白沙口。趙汝珞率義兵拒元,死節於此。

星軺驛 在白沙。宋建,今廢。

《天朝古塔 》在海口都,久傾廢。

開元寺 即古乾亨寺,宋建在南橋,今廢普明寺 ,元至治年,文宗潛邸城南,創觀音閣。及還即位,賜名「大興龍普明禪寺」 ,今廢。

清端堂 在舊府治,并建。有「虛白」 、《緩帶》《退思》《平理》、「燕喜」 等堂。又有「節愛」 、「超然」 、「風月」 三堂,皆宋建,今廢。

六瑞堂 在城南放生池上,譙樓下。宋時常開雙蓮者三,故名。郡守王光祖建,謝諤賦詩及為題扁。後元嘉泰二年,萬守重建增亭。蔣琬《記》。錦衣堂 在東坡書院中。邦人以蘇潁濱續東坡詩,有「錦衣他日千人看」 之句,就坡院築錦衣堂、騁豐軒,刻進士題名。

「夢宸堂 」 「在兵備道後堂。」 涂棐建。

望闕亭 在張吳都顏村,唐崖州址,宰相李德裕貶時建。

期范堂 在兵備道前。堂涂棐建。

永日軒 :李德裕建。因公《窮愁志》自序,有「消此永日,所以解憂」 之句,後人遂扁其所居軒以寄思焉。

麗澤亭 宋建,在郡學門外江心,跨橋以登,植芙蓉,最為勝概。因後守帥遊讌頻數,教官厭于應酬,遂廢。

知樂亭 在城南放生池上,宋郡守韓璧建,朱文公《記》。

廣蔭亭 在城東一里

放生池 在城南譙樓下。宋時韓璧鑿建。池上有知樂亭、六瑞堂。今鐘樓南街尚微存遺址。譙樓 即鼓樓,在衛前。明洪武間,衛使王友創樓三級。成化辛丑,指揮李泰增砌其臺,副使涂棐鑄銅壺滴漏。萬曆戊子夏,因製銃,火失爍,而樓遂廢。己丑,副使孫秉陽、郡守周希賢移建于東門內,為「鎮東樓。」 郡守余文奎遷回方建。乙巳,地震,復傾圮。乙卯,尚書王弘誨、知府謝繼科、推官傅作霖重建。今樓久廢,砌石猶存。

鐘樓 在譙樓左,縣學後右。明洪武間,桑昭建。樓久廢,砌石猶存。

表賢亭 在大城西。明成化丁卯,副使涂棐建,以表「尚書薛遠、都御史邢宥、學士丘濬、主事林傑及諸縉紳之賢。」 後因風雨傾圮,基址猶存。瞻雲樓 在府治後,久廢。

鎖鑰樓 在小北門

「海天一眺樓 」 在倉後城上,久廢。

海山樓 「在舊道前」 ,宋建,久廢。

《海口四》牌樓 在海口所十字街,久廢。

泂酌亭 東坡「雙泉,上在城北,宋陸郡守建,與臨清、濯纓二亭相連,以石作龍頭,水從口噴。有東坡《序井》詩:丁丑歲六月,軾遷過瓊,始得雙泉之甘于城之東北隅,以告人,雙泉相去咫尺而異味,陸守求泉上亭名與詩,名之曰泂酌。詩曰:『酌彼兩泉,挹彼注茲。一缾之中,有澠有淄。以瀹以烹,眾喊莫齊,自江徂海。浩然無私。豈弟君子,江海是儀』。」 既味我泉,亦嚌我詩。

瑞蓮亭 元建,在府城南,雙池植蓮,並開雙蕊。建於上,久廢。

魁星亭 在縣學右,今圮。

鴈塔亭 在城南鴈塔峰上。元建。明萬曆年間,郡守唐可封移郡學後,《三元》碑立于峰上。柔遠亭 在郡北五里官道。明天順間,暹羅使臣黃坤普倫立。

清惠亭 今名「五里亭」 ,在郡五里官道西。明萬曆年間,太守倪棟建。

南溟奇甸亭 在郡北五里官道。明弘治間,以石建。

濱淪亭 在子城西。明永樂間,教諭張善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