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石覆蓋》,俗傳「有金雞鳴於上。」

群佃嶺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臨高界。

《顏張港 》連泉鑿界,

外橋水 在縣南一里許。其源一自瓊山石巖都,一自本縣倘驛都,二水合流,環遶縣治湳茂灘 ,接外灘流入海。

稍陽水 在縣西三十里。倘驛、湳滾二水合流。沙地水 在縣西四十里,自舊湳渚江流出。西峰水 在縣西五十里,自舊抱那、上都流出。以上三水,俱會石矍港入海。

新田溪 在縣南六十里。自文裔、那洪北畔三水會流,至安寧入大江。

南坑水 在縣南六十里。

湳渚江 在縣南七十里。流通新安大江。湳瀆江 ,在縣南七十里,流經曾家西入江。

《定安縣志》

三嶺 在城西四十里,三山相連。又西南十里為石峽嶺,高六十餘丈。

雙竈嶺 一名新寨嶺,一名丫髻嶺,在城南一百三十里,《通志》誤載一百里,高百餘丈。東為坡塘嶺,亦為鍾垂嶺。

紗帽嶺 在城東南一百五十里,高千丈,俱蘿藤荊棘。又南為石塘嶺,高二百餘丈。

東溪 即「東江」 ,在城東十二里。自烏蓋嶺北流經長渦渡,入建江。

多河江 在縣南二百里。發源大五指山,流經思河、南雷、多河各都,逶迤數百里,復東南出為萬全江,入海。

泉井 在潭覽村前。泉水甘美,不獨高,人悅之,大旱弗竭,居民均有利焉。

學井 :在學宮土地祠後。泉味清冽,亦弗竭,官民並汲。近崩壞,教諭梁廷佐重砌之。

東郊蓮井 在城東門外,泉味甘冽,勝於泉井。諭則泉冷,寒則泉熱,大旱不涸。知縣張文豹、教諭梁廷佐鑿之,有銘。

《文昌縣志》

鳩坡山 在縣西南五里。北山都邑之來龍,而地產烏石。縣所兩城俱由此築,能無害地脈哉?霞洞山 在縣東北水中央兔灣之南,可遊可居。

竹雞嶺 在縣南二十里。

鼓磉嶺 在縣南三十里南矺都,形如柱礎。雙合嶺 ,在縣南十里,兩山璧合。

周方嶺 在縣西十五里,北山都方正若几。周紫嶺 ,在縣南三十里,多尋都山頂寬平,土色紫赤。

羅辰嶺 在縣南四十里白延都。相傳梁元帥祖墓,後因作逆鋤之。

東頭嶺 在縣南十里。前山都,中空,有塘,水涸可入。

佛頭山 :在縣南海岸。會同。向有佛寺。

雲莊崀 在縣東。有地寬平可田,因近鹹河,封公王智川與主簿蔡士箕議立壩而未就。兔灣崀 在河治所,上流四面皆水,浮崀不沒。昔有牧童見甘泉異果,再往不可覓云。

「仰高泉 」 :在東瓜市西流澗中,石竇數處噴起,水高而溫清。

紫貝泉 在縣南觀音堂前。石井天成,水清而重,大旱不涸,茗飲咸需。

橋門井 :在學宮之下、泮池之北,泉味甘重。浮石池 ,泮池也。明萬曆時曾有浮石之異,舊深,今淤。開通井泉,有益斯文。

洗馬河 在學後城隅。明萬曆時,浮起一石,數日而沉。向通城外,今淺塞。

聖功泉 在學宮之後山下石中,合於蒙養,故名「聖功。」

《會同縣志》

水尾山 在縣北二十里嘉會都。七嶺相連,名「七星嶺。」 土隴沃饒,林木鬱茂,公廨往取材焉。木寨山 在縣北三十里嘉會都。坡壟廣闊,可種檳榔,不培而坐收其利。

青晚山 在縣北三十里。路通定文,樹密藪賊。明嘉靖十八年,本縣申撥定文、同三縣民壯立堡防守,行人始便。

山雞山 ,在縣東三十里嘉會都。山大地沃,可種檳榔,坐收其利。

黎竹山 在縣東六里許。

叨甲山 在縣東二十里。山下有塘,深數丈,寬一里許,泉湧澄清。孝廉黃表、黃可久祖塋於上。大宗伯王弘誨有詩。

高嶺 在縣東十里端趙都傍有小嶺相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