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塞弘治辛酉,北流亦塞,轉南從三家港出海,附郭田土與軍民病灌汲焉。

崔公河 ,在縣南五里。城池瀕海,井水鹹。城中人民苦於飲汲。明嘉靖八年,海南指揮崔瀛署所事,乃率軍民自城南五里開拓,接大江之滸,導其順流而西,遶城達烏坭港出海。軍民至今利於灌汲,名曰「崔公河。」

居候塘 在縣南十五里南𥟖都。周圍三里許,深五尺,附近田利之。

蔞村塘 在縣東南三十里北𥟖都。長約一里許,深四尺。

大塘 在縣南五里北岸。都長一里,深一丈餘。居民灌田賴之。

萬州

後朗陂 在州南五里東北廂。源自高橋、萬里二山澗流徑此,下為金仙水、東山溪、艾素等陂,鄉人以木築壩,堰水灌田。

橫柵陂 在州西北二十里慶雲都。源自馬鞍山,流至郭村入河。其水上源最高,本都民以木橫柵水,又以山雞𦫼、高橋等處田可灌,鑿山通流,今尚未就。

蒼溪陂 一名郭官陂,在州西六里西南廂,源自高橋、萬里二山澗來,經本陂北流為後朗陂,鄉人柵堰水灌田。

買山水陂 在州西七里西南廂。源自涼水井來,下流為蒼溪。

郭村陂 在州西北二十里許,卑凹都。源自馬鞍山,流經石峽、石塘等田,悉得灌溉。

普禮陂 在州西三十里普禮都。源自南萬嶺來,流出水口,過深陂溪,為石龜、踢容、馮家、石絡、小南山等陂。

深陂 在州西十餘里慶雲都,源自紫蕭嶺,流經黃桐坡、田墩等處,灌田數百畝。

石絡陂 在州西南二十里慶雲都前州守譚進親督民以藤絡石作壩,車水灌田,遂名。又自石絡大溪開溝導水,至銅鼓嶺,遇石止。後州守吳寅又開嶺南新溝,水未就,至今民苦之。洪口 在州西九里慶雲都。元大德九年,達魯花赤賀賈委壩守吳顯昌開導踢容大溪水,引流經車頭等處,眾捐金募工開挖成溪,灌濟東、南二洋田疇。

橫柵下陂 在州西十里慶雲都。昔吳永昌以木柵堰溪水,捨田二叚,開南北二溝,導流上橫柵,經州城下馬甚村,以灌田疇。

車頭陂 一名「蔣官陂」 ,在州南四里,源自踢容洪口至本村。昔人於此築柵,堰水灌田。

艾索陂 在州東八里福澤都。自蒼溪陂經平政橋,流遶東山,鄉人以木柵堰水灌田。

多謀陂 在州北二十里通化都。源自馬鞍山,流經本陂。鄉人以木柵堰水灌田。

吳九陂 在州西南九里銅鼓山。流經檳榔村,鄉人以木柵堰水灌田。

賓麥壩 在州南七里。源自石絡陂來,柵木為壩,壅水濟竹根等處田。明嘉靖二十年,州舉陳靈巖董工,改開溪口,導水流濟南壤田民多利之。

那合陂 在州北二十里通化都。源自馬鞍山,流經本陂。萬寧人吳子善以木柵堰水。明正統間,復於溪北浚渠導水東之灌田。

堀埇陂 即洪漳水。在州東十五里宣義都。源自馬鞍山流至此。明洪武初,鄉耆文子昌捐買民僧正演等田,募工導水至此,灌田數頃。吳侯陂 在州東十五里。義都源自馬鞍山,流經橫山嶺郭村陂,會流至此。明正德元年,鄉耆文應宗率民作壩,堰水灌田。

蓮塘官壩 在州東北三十里廣城都。源自黎山,流經烏鴉嶺、芒村、文田陂、新澤、溪北等村,至本陂下,分為二派:一由蓮塘村前,一由水厓村前。各村築壩,堰水灌川,俱入海。

多猛小溪 在州西七里。源自鹽丁澗來。土人車水灌田,通多紛溪。

南福溪 在州北四里東北廂。源自厚皮樹澗來,經本溪至窯上村,入于東山溪。所在田疇皆灌

吳家溝 在州東南二里許。鄉人開導祿保扶溪,流經南洋東山入艾索溪。一方田疇,悉得灌溉。

甜密溝 在州南二里。鄉人開導,南渡溪水,踏車灌田,流經檳榔村,後入山加溪諸田。

學前溝 在州南一里。昔人開導車頭溪水成溝,流遶學前,轉東而北,入平政橋,鄉人次第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