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湳天橋 在縣西南六十里。梁老都宋砌。那廉橋 在縣東六十里苻離都。元僧無我建。水自萬都山澗流出莊田渡,達鋪前港入海。今圮。

邁容橋 在縣東七十里那杜都。明永樂間,鄉人吳瓊達建。明萬曆三十三年,地震崩陷,設渡通往來。四十一年改官路,渡因廢。

通濟橋 在縣西南八十里蒼原都。明正統六年,知縣朱憲建。

昇雲橋 在縣東九十餘里。本邑人張子翼建,有記。

博沖渡 在縣東南八里《頓林都》,往來甚眾,即移南渡於此。

榕樹渡 在縣東五里。東行經接渡頭渡。蜆村渡 在縣東北八里。博茂。

本利渡 在縣東七里上東岸都。

麻餘渡 在縣東北八里。

頓打渡 在縣東十里大林都,今沙塞渡廢。渡頭渡 在興義。一路由榕樹渡往鋪前文昌。其渡海潮上下,原設渡船一,遞年照米石買船,雇夫撐渡,勒碑縣門。

楊村渡 在縣東十里那度都。

潭口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東潭都。

龍塘渡 在縣南四十里洒塘都。

麻釵渡 在本都縣南五十里。

梁陳渡 在本都縣南六十里,南達石山巡檢司,今廢。

麻蓬渡 在縣南六十里梁都。南達石山,即窯霄頭。

三合渡 在縣西南七十里射釵都。

博通渡 在縣南七十五里,東洋都達定安。海口渡 在本都縣北十里,北達徐聞。踏磊驛澄邁縣。

裡橋 在通潮門外。明嘉靖三十八年,知縣唐啟賓創造,建塔於左,後遷伏波廟右。萬曆四十一年,主簿韓朝臣重修。

外橋 在縣南一里許。久圮,僅以木架往來。稍陽大小二橋 ,設在稍陽東西水。元以木建。明嘉靖年間,知縣朱鸞重修。萬曆十七年,知縣如圭再修。今圮。

沙地橋 在縣西《沙地水》,今圮。

西峰橋 在西峰驛。初以木建,明成化庚寅,以石修之。

買榔橋 在縣南那舍都。宋陳道敘女善長用石建。

白橋 安寧都,文裔水經此。元至正間,用石建築。

王家橋 在王家都。原以石砌三門,上為石闌干,以便行人。

譚觀橋 在縣南,介於定安、譚觀之間。兩畔深田,文裔水經此。明成化間,安寧鄉黃經募工修築,疊石為路,行人甚便。

那面橋 在安寧都。明成化間,鄉老黃經用石修築。

塔橋 在封平《石矍》里,今名「博麻橋」 ,宋時修築。博潭橋 ,在封平《石矍》里。元用石建。兩畔砌築,以便行人。

響水橋 在富實都。明成化十年,副使涂棐平黎經此,命本縣募築。

稻豐橋 在安寧都。明嘉靖四年,文裔都《林章》賃匠鑿石建橋,以便行人。

樂道橋 在倘亦都。明萬曆四十年,李家創建,以鎮水口,往來甚便。

東橋 在倘亦都。元時,縣尹吳世孫建。

土橋 在富實都。元至正間建,道通定安。湳茂橋 在縣西一里。宋建。以石墩并二梁,道經潭才村,通東水港。

南門渡 在南門外。宋知縣崔均以石建。明景泰間,知縣余常重修。嘉靖辛亥,圮壞,知縣許應龍重修。

石矍渡 在石矍港口。東入縣治,西通臨高。明弘治七年,巡檢楊英奏編渡夫二名,再入五里許,名曰「裡渡」 ,又為鄉民捷徑。今仍之。

新安渡 在新安江,北通縣治。明弘治七年,巡檢楊英奏編渡夫一名。

北畔渡 在保義都。巡檢楊英奏編。渡夫一名「羅侯渡 。」 在曾家東隅。都鄉人私設,以便往來。坑口渡 在曾家西隅。都。

合嶺渡 在曾家東隅,都鄉民私設,今為官渡。定安縣。

見龍橋 在縣南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