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知縣王廷遴捐修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曹之秀修建堂前捲篷及後。

巡捕廳 在縣治西

陰陽學 ,在縣治西,久廢。

醫學 在縣治西,久廢。

存留倉 在縣治左,今廢。

海南道分司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在縣治東,今廢。

養濟院 在縣治左,今廢。

「漏澤園 去縣半里許,係官地,諸民雜葬。」 樂會縣治 ,去府城東南三百五十里。唐顯慶五年,立於今會同縣泗村都。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四年,徙太平鄉之調懶村,三十一年,徙萬泉渡北。後因王文河之變,徙南渡,即今治。明洪武二年知縣王思恭建。十一年知縣王養正,正統四年知縣莫卿,弘治十四年知縣楊球繼修。嘉靖三十四年,知縣曾彭復修。四十五年知縣鄭雲鵬重建。崇禎七年知縣樓謙光設處工費,重修川堂、捲篷、儀門、大門、吏舍一新。

典史廳 在縣堂西。明天啟間,頹廢。

陰陽學 ,在縣治西南,久廢。

存留倉 在縣治北,久廢。

預備倉 在縣治北,久廢。

社倉 明崇禎十二年建,置義田。今田米俱報荒。

永義倉 明崇禎十年建,久廢。

海南道分司 在縣治東。明洪武三年,知縣王思恭建。二十六年,改為道。正統二年,知縣莫卿、嘉靖二十二年翁桂繼修。隆慶五年,訓導李相重建。明季圮廢。

皇清順治十一年,易為「城守公署。」順治十六年副使

張彥珩「改復按察司分司。」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明正統五年,知縣莫卿建,久廢。

養濟院 在縣治西半里,久廢。

臨高縣治 ,去郡西一百八十里。唐武德間,立於東塘都那在村,為臨機縣。開元初,更名。宋遷於英丘都,尋徙莫村,即今治。元大德中,達魯花赤里漠、縣尹林儒修《洗雷記》。元末燬於寇。明洪武二年,知縣王續鼎創。永樂三年,知縣朱原律、縣丞陸彥升重搆廳堂、六房、倉庫、官廨、吏舍、儀門、鼓樓諸制,楊升「記。」 宣德三年,知縣魏達增新,馬琅記。成化、弘治間,知縣甘素、鄭鍾復加修葺。正德己巳,知縣梁高重修正堂。嘉靖己亥,黃必大又建大門鼓樓。丙午,知縣湯陸臣增正堂簷廊,重建東西幕廳,今改西幕廳為積穀倉。萬曆九年,主簿王機遷照牆於街下,縣治始備。崇禎甲申,燬於土寇。

皇清順治乙未,署縣陳蕃始搆堂於舊址。十八年,知。

縣蔡嘉禎重建廳堂、後衙、儀門及義倉。康熙九年,知縣陳垂重修廳堂,創建後衙一座。

海南道分司 在縣東儒學之左。明洪武三年,知縣王續鼎建為分司。二十六年,改為道。成化七年,甘素重修。萬曆十三年,知縣陳節增建正廳簷廊。今圮。

分司署 :順治十三年,署縣陳蕃以前縣胡宗瑜《通明祠》改為分司。十八年,知縣蔡嘉禎重修。康熙十年,知縣陳垂重修。十一年閏七月二十三日,颶風撼傷,又復修葺。

公館 在縣治東,舊布政分司。明正統五年,知縣李信建,久廢。

皇清順治十三年,署縣陳蕃以前縣「胡宗瑜書院」為

分司。順治十八年,知縣蔡嘉禎重修,日久傾頹。康熙十年,知縣陳垂「修葺。」

博鋪司巡檢司 ,在縣北三十里。英丘都田牌巡檢司 ,在縣南二十里。明萬曆十四年,遷於橫岡,久裁廢。

河泊所 在縣治西五十里那綿都。久廢。存留倉 附縣治東,今廢。

預備倉 二,一在縣門,一在縣西,明成化八年,知縣甘素創,今廢,存堂西一倉。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之東南,今廢。

道會司 在縣西二百步。明洪武乙丑設,久廢。養濟院 舊在城隍廟,久廢。

義塚 在縣北二里,土名「墩黎。」 訓導陸高古捐置。

儋州治 去府城西南三百七十里。歷代州軍名稱不一。《漢志》:「南高麻都湳灘浦,後遷徙高坡之後。唐立於城東。」 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