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十二月班師,遣千戶張政解首級獻俘。

《明外史》:「天順五年,敕兩廣巡撫葉盛言:海南賊五百 餘,占據城池,可遠馳至瓊,相機撫捕,忽使滋蔓。」 《府志》:「瓊與雷接境,饑歲,人多流食,天順間尤甚。任守 孜賑濟極周盡,至形之歌詩。後流民辭歸,皆感泣。成 化初,又流至蔡中浩款之亦厚,至有樂土而忘歸者。 韓都御史雍委官招撫,還籍復業者凡數百人。 郡城北壕」水深碧,時噴潑有一物在中。成化初一夕, 乘風雨而騰,墜於文昌抱虎海岸。郡使人繪其形,似 蒲牢而非蒲牢。四足拳肉,無指爪,圓頭巨尾,鱗仰貯 水,擊之喊聲如牛。今濠淤淺矣。

《通志》:海和尚人首鱉身,足差長而無甲。舟行遇者率 虞不利。弘治初,督學韋彥質將視學瓊州,陸行至徐, 聞方登海舟,此物升,蠲首而蹲,舉舟皆泣,謂有魚腹 之憂,議將禳之。彥質方嚴,人不敢白也。詰旦抵瓊,留 十許日,試事畢,泛海而還,若履平地。後遷福建憲副, 考終於家。語曰:「妖不勝德。」

嘉靖四年四月,瓊山虹落。知府王儼、唐翱、舉人岑英 家皆在城西,雖不同日,而紅綠光耀無異。其起止僅 覆屋,非若常虹亙天,有頃而散。

《府志》:「嘉靖十六年,瓊州諸生應試渡海歸,見一神立 於水面,約長丈餘,朱髮長髯,冠劍偉異。眾俯伏,神迤 邐而去。次日二舟復見,諸生怪之。少頃風大作,舟覆, 並死於海。」

「嘉靖中,臨高有獸如豕,黑色花文,自黎山出演武場, 鄉人逐至東門,獲之。識者以為黎叛之兆,後果然。」 《通志》:「嘉靖十七年七月朔日,會同裏洞村前,忽見田 中風號木噴煙騰聲旋轉轟烈,疾如飛電,上有飛蜓 萬千。鄉中老幼過客觀者以萬計。初疑為鬼風,俄而 過山嘴,田禾草木林葉如故。復下田溪,聲勢愈烈,飛 草」颺泥,散亂滿空。少頃,雷聲微吼,與勢交振。陰雲四 下,靉靆下際。未幾而化,田中寂然。仰目視之,微見半 身及尾數丈,翱翔於空中,始知其為龍起云,因改裏 洞村為「起龍村。」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東潭一物 嶐起,噴水自蔽。在田者熟視,見其首尾鱗角,屢起屢 踣,盤旋久之。後有一龍自潭口逆而上,垂尾相拽以 升,偃木覆舟,不可勝紀。

《府志》:「佛子嶺,嘉靖二十一年,忽墜一石六尺,大震聲 如雷,抵嶺腳,復逆轉上四十餘步。」

二十八年,儋州南頭營山有大石自山頂徐行而下, 跡如古道。

萬曆二十三年,瓊山那社都登邁三軍村山石或自 剖開,中有小石方形如拇如指者數十顆相連,流出 不絕,久之乃巳。

銅銚石,在那社都博落溪中。有大石橫過其下,有六 巖水注其中。有聲如旱,聞則雨、雨聞則晴。鄉人祀其 神曰「銅銚大王。」遇旱,禱之輒應。

瓊州府部雜錄

《交廣二州記》:「珠崖在大海中南極之外,吳時復置太 守,住徐聞縣,遙撫之,是以謂之極外。」

《述異記》:「睡草出海南,見之則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 為《懶婦箴》。」

《水經注》·《山海經》曰:「離耳國、雕題國,皆在鬱水南。」《林邑 記》曰:「漢置九郡,儋耳預焉。民好徒跣耳廣垂以為飾, 雖男女褻露,不以為羞。暑褻薄日,自使人黑,積習成 常,以黑為美,《離騷》所謂元國矣。」然則儋耳即離耳也。 王氏《交廣春秋》曰:「珠崖、儋耳二郡,與交州俱開,皆漢 武帝所置。大海中南極之外,對合浦徐聞縣,清朗無」 風之日,逕望珠崖,州如囷廩大,從徐聞對渡,北風舉 帆,一日一夜而至,周迴二千餘,徑度八百里,人民可 十萬餘家,皆殊種異類,被髮雕身,而女多姣好,白晳, 長髮美鬢,犬羊相聚,不服德教。儋耳先廢,珠崖數叛, 元帝以賈捐之議,罷郡。楊氏《南裔異物志》曰:儋耳俱 在珠崖,分為東蕃,故《山海經》曰「在鬱水南也。」

《長慶錄》:「瓊州在南荒大海中居,廣袤千里,海角中見 大星數十,皆非常見之星,經」所有也。

《廣志》:「珠崖人皆巢居珠崖」,傳曰:「男女皆椎紒,或披髮 徒跣。」紒音髻,今黎俗住木欄是也。

《北戶錄》:「儋州出紅蟹,大小殼上多作十二點,深臙脂 色」,其殼與「虎蟹堪」作疊字。

《酉陽雜俎》:「木飲州、珠崖一州,其地無泉,民不作井,皆 仰樹汁為用。」

越人習水,必鏤身以避蛟龍之患。今南中繡面老子, 蓋雕題之遺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