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牛巖 按《縣志》:「在印山之側。俗傳石牛現身,盜食橫州永淳田稻,夜盡百畝,土人跟逐至此,牛遂隱入石壁,乃募匠煮油,且淋且鑿,石裂,牛現形如黃牯。今牛跡油痕尚存。」

鴛鴦窩 按《縣志》:「在遇仙巖內幽處,產鴛鴦石。石有雌雄,不可炬取,伏行暗摹,或一對二對,取回磨如錢厚,見黑點即止。將盤貯醋,置石各一方,徐徐近,合雄石騎於雌石上,故名鴛鴦石。相傳婦佩之不孕。」

鐘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一里,下有巖。永昌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城西七里,石巖寬大。

《虎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東二里,中有八仙洞,下有白石如牛。

煙合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城西三里,時有煙霞變現。

泊艦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五里,石筍奇特,行舟駐觀。

古黨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西五里,《唐書》有黨州。

堡積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 縣東二里。疊石崔嵬,不通道路,山頂稍平,鄉民曾避寇於此。瓦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 ,在縣西十里,山峰險峻。

雙髻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縣南十里,兩峰並列如雙髻。

清水江 源出上林,至城東北,合紅水江,下來賓,達潯梧、東粵。由江口轉江,通桂林、柳慶在上,魚梁灘險,大船難進,小舟僅可到上林鄒墟埠。紅水江 源出貴州,穿山瀉至城東北,會清水江,合流而下。秋夏水紅黃而難飲,春冬水青而難行。上有險灘十五處,名曰「十五灘」 ,漁人見之魂消。又云:「消魂灘」 高險莫比,大小船無敢進者。龍降江 離城南二十里。一源出自上里石疊村,一源出自中流村,至青水江會流而下。相傳白馬下飲,土人見而死之,是以名焉。

北三江 離城東北五十里。一源出忻城土縣板黃村,一源出北三牛蠟村,至那寺村合流直下,其北三各村布居兩岸。按《縣志》,「土人因淺處築壩,架竹為車,車水灌田,春冬水清見底,土人執鐵義,乘竹筏以射魚」 ,至莫通村,合紅水江流下來賓。

白瀑灘 離文輝塔二里,源出北四感舊村,至剝峽山,會紅水江合流江口,灘高丈許,水勢飛奔,俯而下視,驚濤虐浪,形如瀑布。

黃牛灘 離文輝塔下水七里。按《縣志》,紅水江中突出一石,形如黃牛,浪滾滔天,如牛衝擊,上水船纜斷,擊之即破,下水船浪衝,擊之亦破。銅鼓灘 即黃牛灘尾也。其水甚險。按《縣志》,下水右岸有水巖,懸一石鼓,冬月水乾往來,舟子以篙擊之,響如銅鼓。

北府淵 在城東北隅,即青紅水分界處也。上有灘頗險,下即深淵。按《縣志》相傳,淵有龍四川樓銅鐘,每夜常飛下,與龍相擊,至雞鳴鐘,勝則鳴而響如,負則寂然。其鐘為前人扣斷兩角,至戊子兵亂,鐘為賊碎。其灘之上,每年水漲,堆沙積成小坡,或在此岸,或在彼岸。如傍城岸則來歲主豐,傍榜山岸則來歲主旱。土人常以此驗豐歉焉。

都泥江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

《龍江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南。

賀水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西。

武節水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西。

武繩水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南。

上林縣

《羅艾山 》,羅艾入山採茶,遇仙於此,遂移妻子家焉。

鏌鎁山 ,在縣南九里。昔有樵者入山得古劍於此,因名。

羅洪山 按《通志》:「在縣東五十里,中有洞,宋韋旻讀書處。」

八角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五里,一名扶嵐。

大明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西十里,中有五峰插霄,上有深潭,昔傳有光燭數里。

羅勾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西。

石光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縣北十里,日照山石有光,故名。

茶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上林鄉,產茶。」

羅密山   文梁山   磨山 《府志》無,按《通志》俱在縣東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