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卷目錄

 平樂府部彙考一

  平樂府建置沿革考

  平樂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平樂府星野考

  平樂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十三卷

平樂府部彙考一

平樂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禹貢》
荊州之域周為百粵地秦置桂林郡時平

樂,以臨賀縣屬焉。漢置蒼梧郡,析臨賀地置冨川、荔浦,為縣三,皆屬蒼梧,隸交州刺史。三國吳時,分零陵郡地置始安郡,即今桂林府。析荔浦始置平樂縣,與臨賀、冨川、荔浦為四,皆屬始安,隸荊州。自隋以後,廢置不一。唐武德四年,以始安之平樂縣置樂州,領平樂、恭城、龍平、立山四縣,治在荔浦江口。武德八年,徙今治。貞觀八年更昭州,析平之走馬坪置沙亭縣,隸嶺南道。五代屬南漢。宋開寶中,仍為昭州,隸廣南西路。元大德六年,陞州為平樂府。明洪武十年,廢賀州為縣,與冨川俱屬府,合平樂、恭城、龍平、立山為六。洪武十八年,省立山入荔浦,省龍平入平樂。成化十三年,廢立山縣,直隸永安州。弘治四年,以永安州及桂林之荔浦、修仁來屬。萬曆四年,又以廢龍平置昭平縣,割平樂二里屬之。

皇清順治八年,始入版圖,制悉如明。領州一,縣七。

平樂縣

萬曆四年,廢龍平置昭平縣,割平樂二里屬焉。平樂僅存上下二廂,東鄉、樂山、津平三里。嗣因復建縣學,仍於昭平撥回安樂里纔十一戶,以充廩糧貢額。

皇清因之,編戶二鄉四里。按《通志》,本漢蒼梧荔浦縣

地。吳析置平樂縣,隸始安郡。唐初於縣置樂州,後為昭州。宋以永平縣省入。元屬平樂府恭城縣。

離府城八十里。夏荊州之域。周,百粵地。戰國楚、粵之交。秦平百粵,置桂林郡,時平樂以臨賀屬焉。漢元鼎六年,平南粵為荔浦地,置蒼梧郡,析臨賀地,置冨川、荔浦,為縣三,皆屬蒼梧,隸交州刺史。恭城未設縣,為蒼梧地。三國吳分零陵郡地,置始安郡,今桂林府析荔浦始置平樂縣,與臨賀、冨川、荔浦為四,皆屬始安,隸荊州。隋大業末,蕭銑竊據,始分平樂地置縣,曰恭城,隸始安。唐武德四年,以始安之平樂縣置樂州,領平樂、恭城、龍平、立山四縣。武德八年,更樂州為昭州,恭城仍隸焉。五代屬南漢劉鋹。宋開寶中,仍為昭州,隸廣南西路。元大德六年,陞昭州為平樂府,恭仍隸之。明洪武元年,楊璟兵克靖江路諭邑下之,仍屬平樂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里。

冨川縣離府城二百三十里。秦裂天下為郡縣。漢武元鼎六年,定越地為蒼梧郡,始置縣曰冨川。晉武帝時,以冨川屬賀郡。隋煬帝置始安郡,改冨川為屬縣。唐高祖改臨賀為賀州,以冨川屬之。太宗陞冨川為冨州,析馮乘地入之。統縣三,德宗改為冨水。南漢劉巖陞冨川為州。宋太祖改冨州為冨川縣,屬賀州。明洪武十年,置平樂府,統富川等縣。二十八年,徙縣治并守禦千戶所。二十九年,城富川。初,縣無城。是年征蠻將軍韓觀疏請,始建。

皇清因之,編戶六里。

賀縣

離府城二百四十里。周百粵地。秦平百粵,賀屬臨海郡。秦末并其地為南粵國。漢元鼎六年,平南粵為臨賀縣,隸蒼梧郡。三國屬吳,為臨賀郡,領蒼梧之封陽等六縣,隸荊州,設官同漢制。六縣謂臨賀、封陽、謝沐、馮乘、興安、冨川也。晉武帝大寧二年,仍為臨賀郡,隸廣州,領六縣,如吳制;懷帝永嘉元年,以臨賀郡隸湘州。南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為臨賀縣,屬零陵郡,隸湘州,又改為臨慶郡,領六縣,仍隸湘州。泰始六年,追改休倩臨慶王,以臨賀郡為臨慶國,立第八子躡為王,食邑二千戶,繼休倩後齊為臨賀國,有臨賀王子嶽。梁武帝分臨賀置南靜郡,又改靜州,即今平樂府。陳為郡,有臨賀王叔攸;隋文帝開皇十年,為賀州,屬永平郡。煬帝大業元年,改為「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