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潯州府山川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桂平縣附郭。

思陵山 一作思靈,一名西山,去城西五里,秀峙穹窿,映帶府治。上有三清巖、三寶觀,觀下左側有清泉,名曰乳泉。相傳唐御史李公明遠登此羽化而去,潯人祈求甚驗。至宋時奏聞於朝,敕封西山郡主。旁有一洞曰「吏隱洞。」 至今巖上「吏隱洞」 三字尚存,即明遠公所憩息處也。又宋守姚嗣宗嘗遊於斯,因又呼姚公巖。

白石山 ,去城南八十里。祖龍自大客山發脈,至其中,頓起雙峰,高聳百餘丈。又一小山,名曰鵝頸峰,道家書「即以白石山作二十一洞天。」 山中有石巖一穴,名曰「會仙巖。」 昔勾漏令葛洪在此煉丹,有丹竈仙跡,有煉丹泉、漱玉泉,初流微細,擊動鐘鼓,則泉湧而出。遊者援藤而上,約有十里許,方至巖前。又多奇花瑞艸,珍禽異獸。下有三寶殿、觀音堂。石坊左有元珠池,其水自山巔而出,四時不絕,聲如環佩。僧人引之以至香積廚。右有石巖曰三清巖,內塑諸佛像。有一洞名曰勾漏洞,潛通鬱林州。昔有一石龜,相傳偷食鬱林倉米,倉使追跡至此,見之大笑,而後有倉使形像,石龜為驗。按《明一統志》,宋張志道有詩云:「山似遊龍勢欲奔,山中有路透天閽。峰巒長帶煙霞色,洞穴渾無斧鑿痕。」 又楊子春詩:「曉飧沆瀣夕飧霞,更酹天漿嚥月華。日午道人猶未起,香風吹老古松花。」

羅叢山 在治西南六十里。平地突起一山,中有大巖,上下四圍,石壁羅列,有三教神像。東有碧虛洞,南有靈源洞,其最深者則曰「水月洞」 ,內有石佛、石獅、石鐘、石磬,白晝如夜,秉燭乃行。又有鯉魚巖,通於大江,中多鱗集。禱雨至斯,以鵝撲水,其水即長。每歲九月九日,邑人登高於此。上有二程書院,基址猶存。

閬石山 在府城北百餘里。峰巒競秀,如列旌旗。下有讀書巖,五代時狀元梁嵩讀書於此。五指山 在府治北百餘里。迢遞巉巖,羅列五峰。中有石穴,上通山峰,下達龍潭。五代時狀元梁嵩讀書於此。石臺、石凳猶存。

大容山 去城南一百餘里,通鬱林、容縣岑溪、博白北流,陸川廣闊數百里,樹木叢茂。傳有「李王殿於其上,雖盛夏亦有嚴霜,澗水委曲,有九十九澗。其山面面相似,人入其中,迷之,莫知其出。」

雲合嶺 在城南八十里。高聳而秀,雲合則雨。「獨秀峰 」 在府南白石山之側。孤峰插天,百里瞻望。

大藤峽 在城北三十里弘石磯之下,弩灘之上。北通羅祿三洞,紫荊、羅運等三十六巢。中有七層樓,下有三妺洞。「猺寇侯大狗等盤踞劫掠,峽岸有藤,大十餘圍,橫生過江,日沉水底,夜浮水面,渡賊而南,以通龍山八寨。」 成化間,韓襄毅公雍統兵勦之,遂砍其藤,夜而復生,用穢物制之,方斷,遂服其黨,易為「斷藤峽。」 隨遷武靖州於黃甲嶺下,以守其處,又立弩、碧二堡以鎮之。後又不靖,陳御史令以魚鹽之利啗之,稍稍受約束,乃以斷藤峽為永通峽。至嘉靖間,諸猺又據險為亂,王守仁合師征之,賴以稍安。

潯州,兩江夾流。其南江為「鬱水」 ,自交趾而發,由南寧、橫州、貴縣合繡江小水而下。其北江為「黔木」 ,發自黔地,由南丹州歷融縣、柳州、武宣,橫劎石分一小水,通武靖州大水,由碧弩二灘至郡城到三合嘴。二水合流而下,至銅鼓灘,水勢洶湧。明御史李仲熊、郡守葛元禎立塔以鎮,而水歷石徑沖大黃江、相思江、蒙江口而下,藤梧順流而東。

潯江 在府東。黔水自城北,鬱水自城南,至此合流城下,東過藤、梧、番禺,入於海。

黔江 在府城北。按《明一統志》又名北江,源出牂牁,經柳象,至此合流於鬱江。

繡江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合潯江。

大黃江 水從弩灘由武靖州至此江而下相思江 ,在平桂之界。

蓬浪江 在城西南

官江 在府境內

南湖 在府城南,長三里,俗名「結塘」 湖。上有洲,洲上舊有平波亭,臨岓又有南浦亭,郡人時乘綵舟遊賞於其間。

水, 天然怪石甃其旁,有巨魚生焉。白沙灣 相對塔腳

三合嘴 ,南北江至此合流。

「馬流灘   」 「《福山》灘   。」 《曹村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