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江時有烈風大雨,俗傳「龍歸祭祖。」

都龍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蜿蜒起伏若龍狀,諸山連帶隨之。

羅秀山 按《明一統志》:「在府城北二十里,相傳昔羅秀修道於此,後昇仙去,因名。」 宋陶弼詩:「尋山入羅秀,旋結草堂居。花露生瓶水,松風落架書。聞猿得句後,見月出行初。此夕雲林下,無因夢使車。」

「五花嶺 」 發自望僊坡,分脈微茫,突起五堆,昂伏於城之內外。一府治地、一府縣儒學地。一城隍廟地。一三清觀今改為宣化縣治,俱城內。一天寧寺地,在城西僅百步,較之街市,或高一丈,或高二丈,或高七八尺者,氣脈融結,有如五花,故名。

高峰嶺 ,在縣北三十里。高二百餘丈,遠一十五里,北界武緣縣。

回龍巖 在城西一百里。下有龍潭,巖中水甚清冽。歲旱取水祈雨輒應。

望僊坡 在城東北一里,與青、蘿二山相對。宋狄青、孫沔、余靖征儂賊,駐師於此。陶弼建三公祠其上,又益以馬援、譚必,為五公祠。後因懷忠祠,圮將蘇緘并附焉。崇禎初年,同知劉光宇於祠後建玉皇閣、文昌、魁星樓,高聳甲於諸山。陶弼有詩云:「異日誰相繼,來書第四名。」

豹子石 在城南十里,形似豹。

大江 在城西南。左右兩江合流,左江出廣源州,右江出莪利州,至合江鎮合為一江,過邕流入橫州,號為鬱江,順流歷蒼梧,至五羊城入於海。按:《明一統志輿地廣記》云:「鬱江即夜郎豚水也。」 宋陶弼《左江詩》云:「昔年觀地志,此水出牂牁」 星盈江 ,在城西北十里。

八尺江 在城東南六十里。源出交阯,歷欽州界北流合於「鬱江。」

扈江 :在城東南六里。源出如禾鄉,流入於大江。

可攄江 :在城西九十里。源自大明山,流歷武緣,至曲流村合大江。

大沖江 :在城東六十里,流入大江。

鬱水 一名「駱越水」 ,在城西八十里,合八尺扈水流入鬱江,是為夜郎。豚水,與溫水合流入江,會於海。

伶俐水 在城東八十里。源出崑崙山,流入大江,經永淳、橫州與鬱江合。金城諸山之大木籐竹自此出。

《五花洲 》:在城北湖內水中,可居地。

邕溪 在城北十里,源出四方嶺馬退山,夾古邕州前流入於大江。

北湖 在城北十里,水從銅鼓陂匯而為湖。宋安撫使顏敏德於湖作亭,曰「繡衣」 ,廳曰「機宜。」 今廢,惟湖存。

龍溪 源出銅鼓陂,匯北湖諸水,夾府治上遊流入大江。

馬跑泉 在城東十里。相傳宋狄青駐師以征儂智高,馬渴跑地而泉湧出,故名。

柳塘 在城北八里。內有龍窟。

甘泉井 在府治北。水味甘,有寺。宋陶裔翁立亭於其側,扁曰「思泉。」

沙井 在朝京門外,左水味甘,右水稍不及。「高井 」 在城東北三十里,水由石巖出,清洌不竭。

五花井 在府治五花館下。

雙井 在南寧衛內

白龍塘 在城北一里望僊坡下。狄青駐師坡上,見白羊如龍在塘,故名。

新寧州

青雲山 在城西北三里。隔江壁立巍峨,為州巨鎮。麗江一水轉折波流城外。此山橫江一障,州治卜基以此。

筆架山 ,在青雲山中。面水特秀,頂峙三尖,儼然筆架。十景云「筆嶂朝雲」 取此。

馬鞍山 在元天洞右

卓戟山 :在馬鞍山右。

獬豸山 ,峰頭仰天,類豸。傍一峰稍攲而大,又名曰「獨角麒麟。」

判筆山 在城西五里。尖銳如筆。

鬥雞山 :在城東五里。一峙江右岸,一峙江左岸。二山臨水,如雞鬥舞。又名鳳山。

錦屏山 在城北,端向障于學後。

聚霞山 在城西七里,高與青雲山齊,日夕有霞聚於其上。

岊旺山 :在城東十五里。竦峭蹲踞,絕頂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