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歌者、舞者,種種倒垂,如蓮花,如龍涎,如堆雲。有石柱長十餘丈,直撐巖頂。西至盡處,豁然有窟通天,日光穿射,驟視橫如玉柱,久之乃可辨。在州東三十里,俗名「月林灣。」 洞內鄉人甃石為垣以避寇,垣之內必秉燭乃可行。其北巖原名「玉女巖」 ,離數丈,在諸石峰中,南巖為其賓也。北唯一徑通厥峒口。初入峒,一石儼如伏虎。入其堂,如穹窿而闇,少息漸可睹焉。東岐有老君像,冠裳雲彩,歲變無常。前生小石臺,臺上有一石盤,常盛冷漿。西岐多坑,陷盡處亦石乳滴成危臺,或如掛衣諸色相。其上亦一窟通天。

暗羅山 在城東五十里。獨石臨江,中有石室。龍牙山 在城南五十里。石如龍牙。

運表山 ,從震龍山分幹,東南行五十里而遠,即此山。

定祥山 石峰森列,如戟、如戈,如陣,初合,如兵將潰。在城東五十里。

大嵐山 在城南五里,重巒土山,磅礡三十餘里。

烏巖山 在城東六十里,偽漢主易名為烏蠻山。或云:漢時谷永招烏滸蠻人居之,故名。其麓有伏波將軍廟,下即烏蠻灘,在古江口。

天馬山 :在城南二十里,與寶華山並,俗呼為「案山。」

大麓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林木青翠,州治倚之。

席帽山 :離城南二十里,居寶華山之右,形如席帽。

巽山 在城東南十里,居席帽山之西北,障於水口,直奔大江,鹿江之水合焉,俗呼為「大嶺。」 洪崖山 在城南五十里,東為靈山縣界,西為橫州界。

東山 在州東南八十里。巍峨數十丈,盤紆殆百里,屹然州之巽位,是多樟柟。武流之水出焉。東、西、南為靈山洪崖都,北為本州樂山鄉,以其在靈山之東,故名。

那陽山 :在城東十里。

樂山 :在城東五十里。

《陸答山 與樂山並》。

青旗山 ,在城東六十里。形如頓旗,樹色蒼翠。「伏波廟」 隔江相對,借形勢焉。

火煙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其勢聯絡,奔騰百餘里。

飛龍山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昔有白龍飛去,故名。飛龍之水出焉。

逗口山 在州西南一百里,與靈山界。兩崖逗合,中通一路,僅容一人行,故名。俗亦名為「豆蔻山」 ,以其出豆蔻爾。

茶山 與「逗口」 相連,皆林木稠密。

天堂山 ,一名「大王山」 ,入茶山盡處。相傳靈山有甯君者,居其頂成神。其山雙峙,先有石橋可通,村民歲祀之。或忘其斧,復取之,見仙集焉。歸以語人,雷遂震坼之。登高則望見欽州靈山封域。

雄龍山 ,舊名「石樓」 ,由大王岡入,路遠,自《山拗邨》登之,路近,去州西八十里,乃江南諸山之最雄壯而高聳者。

獨秀山 在雄龍之西,獨佛巖之東。一山獨聳,其麓平闊,面前有池,宜作穴。

石灰嶺 在州之宋村

登高嶺 過龍池塘,表東南百步至演武亭,又百步至迎宣門,從西入,上有敵臺,有仙槎亭,西城跨其上。九日,州人於此登高。

烏石嶺 ,從登高頓跌而下,南望大江,乃舊儒學右臂一乳也。上為《吳誤齋山房》。

馬嶺 在州北三十里

羊嶺 在東北三十五里馬嶺之左。

白象嶺 在城南五里,山形如象。

望州嶺 在州南五里。由靈山而來,皆在山谷之中。行至此,忽睹州城蒼松翠竹,奇峰遠嶂,秀麗改觀。行者皆欲望之,因名。

麻沙嶺 在州東南

獨鎮嶺 ,靈山大路跨其上,左畔水出平南江,右畔水出鹿江。

分界嶺 ,其南為靈山界,在州西南一百一十里,其麓有大墟,橫靈,鄉民交通處。

金龜嶺 在城東北二十里,形如伏龜羅蠶。諸山皆石,其色如黛,惟此石而衣土,草色獨黃。母豬巖 在州東四十里,上有靈塘十二,濆泉溢出灌田。

空洞巖 ,在城東三十里,俗呼「湴塘巖。」 石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