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陶使君祠 在郡城內。宋陶弼知邕州,惠政甚多,州人德之,立祠以祀。

文成祠 :在敷文書院。以嘉靖間新建伯王公守仁征思田有功,常講學於此。後人思之,立遺像於書院,號「文成祠」 ,置有祀田及課士等田。今每歲二仲月上戊日,縣官到祠致祭。

胡林二公祠 在府學左。明萬曆間,左江道胡廷宴、知府林夢奇德澤及民,人仰思之,立祠以祀。今圮。

郭公祠 在府城西。明嘉靖三十六年,郭應聘守南寧;越五年,擢蜀臬;又七年,晉粵左右方伯,尋陟開府。先後經略粵西,凡二十年,遂晉司徒、亞卿。民思其德,立祠以祀。後通判戴士鼇續置祀田,每歲春秋仲月上戊日,府糧廳董其事。所有羡餘,科舉年給,府縣領批,生員赴省公費。兵燹後,田荒祀廢。

皇清康熙七年、通判顧鼎植清理招墾,春秋舉祭,如

報德祠 在文成祠右。明萬曆間,左江道楊公寅秋綏交有功,建祠於此,置有祀田,春秋致祭。今祠內勒石有《綏交文記》并遺像。兵燹後,圮。康熙十年,左江道宋翔、知府韓章、通判顧鼎植、知縣張瓊捐資修復。

崇德祠 :在西城外。康熙四年,左江道張道澄德澤及民,郡人思之,立祠以祀。

姚公祠 《府志》無。按《通志》:在府城內西北,祀明提學副使姚鏌。

新寧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俱每歲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邑厲壇 ,每歲清明日、七月朢、十月朔舉祀。城隍廟 在城西門。

關帝廟 在城東門

真武廟 在城西門外

班馬廟 在城西門內

文昌祠 在城東門內,每歲春秋仲月舉祀。「崇報祠 」 在城東門內,州治前。

隆安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原在城東偏學外,萬曆十三年,知縣張邦燮遷於新街左。種竹木,刻神碑,今存遺址。仍屆期致祭。

社稷壇 ,原刱建城西壙地。萬曆十三年,知縣張邦燮遷於城西近壕地,植樹木,立神碑,今存遺址,仍屆期設祭。

「邑厲」 壇 有二:一設於城西教場,一設於馬晚山義塚。歲清明、中元祭西城壇,十月朔日祭馬晚壇。

城隍廟 在縣後西北。嘉靖三十五年,知縣姚居易鼎建,後圮。萬曆二年,知縣何一麒重建。今知縣史宗瓚捐修後宮一座。

黃大夫祠 在城西六里,今廢。

陽明王公祠 今廢

蔣太守祠 在學左

橫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洪武二年,命中書省定壇壝祭禮。三年,革前代封號,以「山川」 本名稱。壇舊在南寺旁,更遷江南。嘉靖間,改築於三官堂,址在今城東南隅。

社稷壇 「洪武元年,命郡縣立社稷,有司致祭,一如山川。」 舊壇在儒學後城西北隅。嘉靖初,改築於上郭元妙觀。今址。

「邑厲壇 」 ,制定清明、中元、十月朔日,凡都省府州縣俱有厲祭,以祀鬼神。有司先期移牒城隍,召集幽魂。至日,陳設牲醴、衣飯、楮錢,請城隍位入壇。主祭壇在北門外。

旗纛廟 ,「洪武三年行合祀禮」 ,祀六纛大神、旗纛大將、五方旗神於城隍廟後。厥後衛所各建廟,以霜降、驚蟄日祭,本衛掌印官行禮。廟在馴象衛左。

城隍廟 在南城外東。成化間,知州何堯中重修。嘉靖八年,鄧皋修。三十七年,知州高士楠重修。又買門外民地,闢開兩旁。四十四年,坊民剏建後堂三間,修飭深邃。崇禎元年,自夏徂秋,亢旱不雨,禾苗盡槁。知州王寵齋禱三日,滂沱而雨者徹一日夜,民獲半熟。神之庇也。先題其額曰:「膏澤下民」 ,因重修之。自前階級起,至大門、正堂、拜堂、正殿、後殿凡五進,煥然一新。

里社壇 :每里建社,以祀五穀、五土之神。社有壇,立石書神位,或刻像。村鄉置片石,或樹竹木,俱曰「社。」 即古樗社、枌榆社之制。春秋社日,斂錢祈報,以驅瘟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