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渠者,有通涇水而溉澤鹵之地者,有引漳水而注鄴 下之田者,皆從無處尋有,用力甚艱。如以固有之利, 反罹齧桑之害,寧惟病屯,究且病軍?寧惟病軍,究且 病國?故民屯者,軍國之元命也;水利者,民屯之活脈 也;良有司者,司命之樞筦也。寶秀之草海,國初置屯 田於此,屯糧四千,民賦千餘,額數亦不為少。乃三面 阻山,山水時發,舊有河沿山足下,屈曲沙衝,隨濬隨 塞,上積而益深,下激而愈壅,腴田為波臣所據。近以 災傷改折,得蒙輕減,而賠累者已數十年矣。先長老 御史白塘許公目擊而嘆曰:「嗟乎!草海據上流,無山 石為梗,若於田間開一直河以洩水,則沙不能衝,為 利最溥。然必俟賢父母方可請行。不然,恐任事者少, 祇滋擾耳,慎勿輕舉動也。」此語傳二十年,而判府顧 公適至,建學繕城,歲無寧居。大工甫竣,復議水利。蓋 機之會者,時與人若相待;而言之中者,古與今亦券 合也。軍民朱廷弼等陳情龥苦,臺司道、府切由己之 恤,可其請。公遂履畝踏勘,一意開濬直河。薦紳素封 之家,有田錯處河中,各捐讓不惜。公曰:「輿情協矣,大 役可興也。」屯長列沮洳人戶若干。田下令河工多寡 稱是,人人裹糧競躍,舉鍤為雲,決渠為雨。然水勢建 瓴而下,漫漶可虞也。酌為三停,混混而出,洋洋而去。 初及五畝一帶,浸灌菑畬;次及九天觀之「陂池,吞納 沉蓄,又次及州治之附郭田。南北交流,東西互注,湖 水決矣,民屯出矣,經理不可後也。審溝堘之遺跡,正 疆界之定分,乘時率作,獲田以數千頃計。舊河存之, 用遏流沙。直河設水利官,領疏瀹之寄。」蓋九天陂池, 惟及時瀦水,均其分數,時其啟閉,使受水之利。寶秀 直河當霪雨連綿,客水暴集,即開濬後,勢不能保無 填。閼責成水利官,上閼則導之使下,下閼則通之使 流。水利中,善後第一義,公蚤籌之矣。當是時,三十里 之土田,或易蛟宮為沃壤,或更斥鹵為神皋。數萬口 之生靈,近者任土樂業,遠者仰沬承流。始以為害之 自此而除,詎知利之自此而興也。始以為饒有濟於 屯詎知兼有裨於民也?雖知民屯之利賴無筭,又詎 知大有補於軍國也?夫芟薪楗橛之勞,孰與六博蹋 鞠之逸?莞蒲蜃蛤之饒,又孰與梁茨京坻之利?然所 以裁成疆理,導利而均布之者,獨賴一良有司苐問, 桑田變矣,滄海如昨。昔之難也,如精衛之填海;今之 易也,如巨壑之轉石。豈非難者?軍民岐視,相推相委, 而易者不惑不懼,惟公惟忠,因民而利,順風而呼者 哉。白塘公當年遺意,三十載而始成,其美賢父母,洵 非偶然矣。不佞嘗謂「懸魚卻餽,鞭蒲示法,或釀為岐 麥之瑞,賢良亦炳炳史冊。」然清惟潔乎一身,澤僅及 於一時而止。治河之役,計工萬有五千,不費公帑,不 動聲色,以三旬畢事,嘉惠我屏,最弘且遠。遂偕薦紳 父老鐫石紀其成功,享樂利者,忍忘河洛之思乎!公 諱慶恩,號綸堂,直隸之吳江人。文雅有高韻,併書以 肖之。

《蒙自縣義田碑記》
尹紹皋

或曰:「倉何以義名?而田何以義倉名也?」曰:「行而宜之 之謂義也。」夫上古之世,人有恆產,各安其室,樂其業, 豐衣足食,養老送終,不必資藉,義在於仁中也。延及 中古,法制漸敝,人自治生,豈能盡遂其生?或天災流 行,或命途多舛,於是乎有饑者、寒者、匱乏者、疾病而 乏藥劑者、負貸而桁楊率償者,流亡異域;暴白骨於 青草者,種種不一。孰非同胞,寧忍秦越視之?故隋度 支尚書長孫平奏令民間每歲家出粟麥一石以下, 貧富為差,儲之當社,以備賑濟。此《義倉》之所由始,而 義以行仁者也。我蒙自雖地瘠民貧乎?人各刀耕火 種,自力求食,甚至無立錐者,亦恥無故之獲,而羞朱 門之求,無庸濟也。惟是四方求食之「徒,類多咿唔之 市。乃風氣燥濕之不同,起居調劑之失節,常有疾病 者、饑寒者、匱乏者、求藥餌者,流亡而暴露者,人皆有 所不忍,孰無長孫尚書之心乎?」吾友恩選公尹一德, 同官令李光表,儒官魏之選,春元魏英,廩生李占春、 杜學元、李愉、李維棠、饒祖德、萬邦慶、萬湯年、李維楚, 吾叔尹廷偉及不佞,各捐資不等,每歲秋糧穀一二 十石備賑,而以義士何偉、萬邦化、江元春主之,剩者 則時價糶,年來又復如是。積十餘年之後,猶存一百 二十餘金。諸君子曰:「穀多而濟不能盡用,時久而銀 不能常存,須買田以為長遠之計。」於是買得李天杞 田一段,去銀五十二兩,隨田秋糧一斗三升,額租三 十五兩,佃戶孫光祖、王德章之所開墾而成熟者也。 顧此田乃白謙之水源,時布衣透求為牧地,而不失 租額。君子曰:「為牧地而求租額,非策也。寧為田而求 租便。」仍令孫、王二戶共耕之。僉曰「可。」恐其久而或湮, 乃援皋《一毛穎》而命記之。夫賢者作法,智者守焉,諸 君子一時美意,所捐幾何,而流衍十餘年來,境以內 饑寒者得以衣食,暴露者得以藏病,匱負貸者相恬 以熙。信義之時,義大矣哉!吾願「自今以後,耕者不得 失額,收者不得加增,布施者叩之即應。會友中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