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絲四忽五微五纖九塵四渺。」 查額內尚有荒蕪田地,額編錢糧,見係除荒徵解,統俟開墾全熟足額。

實徵本色麥一千一百六十三石三斗八升五合八勺一抄八撮三圭五粒一顆六粟。

實徵秋糧本色米六千八百二十六石四斗八合四勺一抄二撮二圭八粒。

實徵本色穀三十九石九斗二升一合。

實徵折色夏稅秋糧麥、米、穀、蕎共三千六百二十六石四斗三勺九抄四撮,各折不等,該折色銀一千二百八十七兩四錢四分七釐二毫三忽。

康熙二十六年,奉裁大理、景東、瀾滄三衛分歸州縣徵收

原額屯官馬料、公種、公樣等田地共一千六百七十九頃四十七畝一分九釐二毫八絲一忽。查額內尚有荒蕪田地,額編錢糧,見係除荒徵解,統俟開墾全熟足額。

《實徵》本色蠶豆一百八十四石二斗二升三合八勺。

實徵夏稅本色麥三百七十四石三斗六升一合七勺。

實徵秋糧本色米九千四百五十石七斗三升四勺七抄七撮一圭六粒六顆。

實徵本色穀四百六十六石一斗六升。

實徵折色夏稅、秋糧、麥、米、穀、蕎共一萬七千九百二石一斗二升四合二抄七撮五圭七粒四顆,各折不等。該折色銀七千二百四十五兩一錢八分八釐七毫八絲六忽七微五纖一塵。附額徵。

原額草場,除荒蕪無徵外,實徵銀五十七兩五錢七釐。

以上額徵,共銀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三兩三錢二分五釐五毫四絲二忽五微九纖七塵一渺八漠。又額外增出《沐莊條編》銀二百二十六兩一錢五分三釐三毫五絲一忽二微三纖一塵九渺。又《人丁》項下額徵銀九千一百三十兩六錢三分六釐。又額外增出丁銀二十三兩二錢九分。四項共銀三萬二千三百一十三兩四錢四釐八毫九絲三忽八微三纖一塵八漠。起運

「布政司」 項下 起運銀一萬六千五百兩四錢六分八釐九毫四忽五纖八漠。

《糧道》項下 銀八千五百三十二兩六錢三分五釐九毫八絲九忽七微八纖一塵。

存留

《俸工》項下 官役俸食,共銀六千二百七十一兩。

支給項下 鞭祭等銀二百六十九兩五錢,鋪兵工食銀七百三十九兩八錢。

本色

額徵夏稅秋糧本折麥米豆穀共四萬四千一百二石六斗七升八合四勺四抄六撮三圭七粒二顆五粟

額外增出

額徵夏稅秋糧本折麥米,共四百四石四斗八升八合八抄九撮三圭九粒七顆六粟。

以上麥米聽糧儲道支用報銷。

大理府風俗考        通志

府總

樊綽《滇志》:「高山大川,鍾靈毓秀,代有人物。」 郭松年《大理行記》:「俗本于漢,民多士類。」

元《李景山記》:「書有晉人筆意。」

《舊志》:科第顯盛,志尚氣節,崇奉釋教,俗多豪華。《圖志》:居人能農不能賈,山水之利,率歸客商,人多好善。明時科甲理學,較他都為盛,質直好義,無鉤曲之行。婚喪遵朱子家禮,四時墓祭。《明通志》:「觀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蒼山下貿易,集各省之貨。唐永徽間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變。知是觀音入大理後,人至日燒香,四」 方聞風,各以貨來也。

「家無貧富」 ,皆有佛堂。

少長手念珠,一歲中齋戒居半。

田四畝曰一雙

白子國南詔皆治于此俗多豪華。

「《阿闍黎僧》有室家,能誦咒制龍。」 《大理》原有羅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