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卷目錄

 大理府部彙考一

  大理府建置沿革考

  大理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大理府星野考

  大理府山川考水利附

  大理府城池考

  大理府關梁考

  大理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六十七卷

大理府部彙考一

大理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三代時國曰昆彌。戰國屬楚。漢元封間,置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分置雲南郡。晉因之,兼置寧州。李特據蜀,屬漢州。宋屬河陽郡。齊改屬西河郡。梁陳仍之。隋分置南寧州,屬益州總管府。唐屬姚州。開元後,蒙氏竊據,名《羊咀咩》城,號大禮國。後鄭、趙、楊三姓繼據之,至段氏,曰大理。元憲宗時,立上下二萬戶府。至元間,置十二關防送千戶所,改置大理路。明改路為府。領州四,縣三,長官司一。

皇清因之。康熙五年,改「北勝州」,隸「大理」,領州五,縣三。

長官司一

太和縣。附郭。

漢葉榆地。唐開元末,皮邏閣逐和蠻取之,名太和城。元初,立上、中、下三千戶所,尋罷中千戶所,立錄事司,併縣。後復陞為理州,又罷州,改縣曰「太和」 及河東路,屬大理路。明,太和縣。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衛分境屯賦併「縣」

趙州

漢屬永昌郡。唐姚州境地。蒙氏為趙瞼,皮邏閣置趙郡。閣羅鳳改趙州。宋段氏改天水郡。元初,立趙賧千戶所,隸大理下萬戶府。至元中,改為州,又於白崖瞼立建寧縣,尋縣併為州。明趙州領雲南縣。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景東二衛分境屯。

賦併州

雲南縣

漢雲南縣,隸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改屬雲南郡。唐初,置雲南州。貞觀中,改匡州,領勃弄、匡川二縣。後仁果據之,號白子國。蒙氏為雲南州,改品甸縣。晉雲南州。元立品甸千戶所。至元中,復為雲南州,後降為縣,隸大理路。明雲南縣隸趙州。

皇清因之。康熙五年,裁洱海衛屯賦併縣。

鄧川州

漢葉榆縣地。唐邆備州,隸姚州都督府。後為鄧賧詔所據,南詔併之,置鄧川瞼,後改德源城。宋大理段氏因之。元初,立德源千戶所,隸大理上萬戶府。至元中,改鄧川州。明鄧川州領浪穹縣。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衛分境屯,賦《併州》。

浪穹縣

漢葉榆縣地浪穹,詔居之。唐初,為南詔所侵,其王鐸羅望移保劍川,更稱「浪劍。」 貞元中,南詔併之,立浪穹州。元立浪穹千戶所,隸大理上萬戶府。至元中,改為浪穹縣,與鳳羽縣俱屬鄧川州。明併鳳羽入浪穹縣,隸鄧川州。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大理衛分境屯賦併「縣」

賓川州

漢葉榆地。唐姚州地。蒙氏太和楚場地。元為太和趙州、雲南縣之境。明弘治七年,割太和九里、趙州一里、雲南縣二里,建設賓川州,隸大理府。

皇清因之。康熙五年,裁《大羅衛》。康熙二十六年,又裁。

大理衛分境《屯賦》《併州》。

雲龍州

元舊雲龍甸。至元末,立雲龍甸軍民總管府并防送千戶所,隸金齒宣慰司。明置雲龍州,隸大理府。

皇清因之。

北勝州

戰國白國地。漢鐵橋西北為施蠻所據。唐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