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九天觀塘 在州西三里。有閘聚水。

袁家塘 在州西四里

蕭家塘 在尚家寨

嘉家泉 在州西城外一里。週圍皆石,有池如偃月,水漚騰起如沸,遊人不到,珠寂噴小,及賓客喧笑,如萬斛明珠飛噴水面。

溥博泉 、左所泉 俱在東城外。

《作家泉 》從北山洞口流出,不知其源。

滾泉 在西城外

「黑龍泉 」 ,在北城外。

大、小龍井 俱在海東路旁。

白彝龍井 在城西三里。

月池 在州北四里許乾陽山下有龍潭,寬丈餘。無論陰晴,潭中有一月影。按《明通志》:「在州西數百步許。泉如偃月,四時不竭。」

五塘溝 在州南二十五里。水從石中流出,熱若沸湯,初春人多往浴。

阿迷州

東山 在州東二十五里。州之鎮山也。舊名烏充。每晨有曰雲環腰,恍如玉帶。按《明一統志》:烏充山又名東山,嘗有烏飛集其上。其西有祿豐山,又其西有蓬和山,三山相連,環抱州治。祿豐山 在州東二十五里樂蒙村,與東山相接,形類石城。

歪頭山 ,在州東南一百五十五里。高六千餘丈,偏峰突兀,連亙開化。

南洞山 在州南十五里。翠岫巃嵷,蔦蘿森鬱。冰泉山 在州南五里。翠屏峭壁,影動清波,上有梵宮,多奇花古樹。

火山 ,在州北三十里。火伏土中,有火處土即裂,以竹投之輒灼。

西山 在州西三里。一名「充山」 ,高二千餘丈。雷公山 ,舊名「買吾」 ,在州東南。明巡撫鄒應龍東征雷,忽擊賊於此,改今名。

伏仙山 按《州志》:「在東山下,形如伏仙。」

水城山 在州東。按《州志》:「東一百里,平曠迥突,壘石巉巖,高三十餘丈,圍方里許,下周渚澤如城,故名。」

蓬和山 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環抱州治。按《明通志》,傍甸村又名豐樂山,與烏充、祿豐雖異處,然皆形連勢接,陡峻險阻。

覺朗山 :在州北十五里。

佐納山 :在州治南二十里。亭亭特拔,雄峙離方。

獅雲山 在州北三十里。形如踞獅,上有寺,林木環拱,泉石幽雅,青翠逼人,高二十餘丈。象山 在州西四十里,有餘形如伏象,故名。俗呼「掛榜山。」

楊廣山 ,在城西十餘里。相傳楊廣屯兵其上,故名。

橡山 在城北一里。舊《志》云:有老橡樹。鄉官王廷表先塋案:山今無樹,詢廷表五世孫逢誥云。魚山 在城北三十里,其形如魚。

萬象山 在州西北九十里,與臨安閻洞互相首尾,土人多呼閻洞。入處高敞數仞,怪石萬狀,從高墜下,形容不能悉。人鐫其上為萬象洞,逐層下入,燈炬而前,觸處皆石。有通徑,有仄徑。入二三里,皆石壁崚嶒,土人亦不得其門而入。距半里又一洞,臨安之瀘江等水所從出,為渾水河,二洞亦號奇觀。舊《志》載「南明洞」 即此。是長坡 ,在城北五十里,林木叢雜,其下為安邊哨。

橄欖坡 :在城北二十里。

舊石洞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中多異獸,古木障天,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清泉可以鑑髮。與開化接壤。

觀音洞 ,在州西北七十里。山曲如肱,洞據其腹,遙望若普陀。內有石如觀音像,故名。向有隙深入,今壅塞。

傳聲洞 ,在州治南二十里集甸境。洞口石如捲席狀,一隙一孔,僅容人以氣,噓之如吹牛角,聲可聞半里。人少到,輒有蛛網封之。

南洞 在州東南十五里。中有水泉,資民灌溉。按《明通志》:「南洞舊名通靈洞,以火燭洞中,有聲如雷。萬曆二年,巡撫鄒應龍改今名。」 按《州志》:「南洞接州治,境內諸水,俱從洞中出。故治水者先治洞,洞在治南十五里,一名通靈,一名丹壺。清水河源分出三洞,實共一水,洞內河水可以通舟。曾有人用舟載炬而入,紆迴循」 洞三里許,聞有懸流瀑布聲,乃不敢入。相傳「東去老寨百餘里,外有落水洞,又牛阿白亦有落水洞」 ,即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