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屏《州志》:「廟在州治東,建於元,盛於明,重新於康熙二十三年。知州王光鼎、訓導富弘祖督修大殿,重加丹堊。二十五年,學正朱籥、訓導富弘祖,鋪砌戟門磚石,戶飾金釘,內外環植檜柏槐柳,菁蔥可愛,更濬泮池,蓮有並蔕之瑞。東西兩廡各九間,戟門三間。名宦、鄉賢祠舊廢,今議置明倫堂,東櫺星門。明正統十年,知」 州顧震、學正王驥修。天啟六年,署州通判顧慶恩重修,歷久盡頹。康熙六年,知州劉維世、學正羅天柱捐俸重建,增高舊基二尺,堅緻輝煌,大勝於昔。啟聖祠三間,在明倫堂後。敬一亭三間,在啟聖祠東。尊經閣,萬曆戊戌知州蕭廷對建,高三丈八尺,闊六丈四尺。明倫堂在大成殿後,左右居仁、由義齋房各三間。正統五年,署州通判彭善道、學正王驥重修。天啟七年,署州通判顧慶恩重修,年久荒廢。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徐印祖捐無礙官錢,偕學正朱籥、訓導楊寅東重建。

學正衙 在東廡旁。大門三間,住房三間,廂房四間,俱舊建。後堂三間,崇禎八年,學正張彬建。前堂三間,知州曹得爵、學正蔡汪如建。

訓導衙 在明倫堂西。堂三間,住房三間,左右廂房各三間。昔為往來官客寓所,牆壁朽壞。訓導楊寅東捐貲修葺,建大門於明倫堂右側,官署始有定處。

社學 在州前。知州馮應鰲建,五畝。「寶秀」 、「張本寨」 ,俱知州蕭廷對建,今久廢。

龍泉書院 在北城外,知州王世祥修。

崇正書院 今廢

秀山書院 ,知州蕭廷對建,今亦廢。

義學 石屏舊無義學。康熙三十六年,知州張毓瑞新建於明倫堂左,延師訓課,捐俸供給。學田 在寶秀葉家庄,郡守金鑑置。

幫貢田 康熙三十年,知州徐印祖設立。詳《碑記》。

阿迷州儒學 先在州治東門外,明洪武間建。正統十六年,知州徐文正、通判彭善道、知州張安繼修。嘉靖間,署州同知鄺民望遷於城北守備司署左。萬曆二十一年,署印州同石榛修。按《阿迷州志》,創建與《通志》同。及李定國焚燬殿廡後,迄壬辰為順治九年重建,漸次修復。正殿五間,知州方逢時重建。兩廡各三間,學正王愛民重建;儀門三間,知州錢弘業重建;櫺星門三間,知州錢弘業「重建泮池」 ,學正王愛民「重建」 ;文昌宮三間,知州錢弘業、學正王愛民「重建。」

社學 :一在東南隅、一在西南隅。各三間《舊志》列載,今廢。

義學 :在城內。康熙二十九年,知州王來賓捐俸延師訓誨。餘俱不載。

寧州儒學 在州治東。明洪武二十六年建。萬曆六年,署印同知楊浚重修。正殿五間,東西廡各十三間。大成門三間,左名宦祠,右鄉賢祠。櫺星門左騰蛟坊,右起鳳坊,雲路坊。文星閣三層泮池。明倫堂三間,東存心齋房三間,西養性齋房三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

學署 :大堂三間,後宅三間,耳房各三間,正、訓同制。俱在明倫堂右。

社學 在治東門外。康熙三十七年,州牧馬世俊捐地捐俸重建,極其弘敞。

義學 五一在州前,一在《虛于》鄉,一在《路居》鄉,一在《易富》鄉,一在《㜑兮》鄉。康熙二十九年,知州金鳴鳳捐俸延師訓課。

通海縣儒學 在縣治南城外。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任暹即廢寺創建。弘治十七年,知縣余人俊重修。萬曆四十八年,改廟門西向,歲久漸圮。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魏藎臣重修,改學門面北。

按《通海縣志》:「通海學宮建於秀山之麓,地勢方敞而敦崇,較縣城墓約高五丈許。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任暹創立。弘治十七年,知縣余人俊擴地興工,重建大成殿東西兩廡戟門,左名宦祠,右鄉賢祠。櫺星門次第而進,歷階百級,丹墀月臺,石欄工麗。以舊堂為祠,祀啟聖。其神廚、神庫、宰牲房靡不畢葺。東為明倫」 堂,堂後尊經閣,棟桷拂雲。中之講堂,軒楹七丈,翼以齋廊,望之整如也。由大門入二門,重扉洞啟,繚垣周廣數百丈,仰挹清虛,俯瞰雙湖。前澗後岡,左環右抱。敬一亭踞高巘,重簷阿閣,氣象恢弘。御史毛鳳詔建,刻《嘉靖敬一箴》,及註釋視、聽、言、動、心五箴碑。宮堂中外,古柏蒼松,森森成行。自祿酋廢縣城宮堂盡燬,僅存櫺星門三間。今漸次修復:大成殿三間,夾室各二間,東、西廡各九間,戟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