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河村魯溪營入海

月官橋 在鳳翔寺山門內。明季賓興餞士於此,故名。

關莊橋 在城西五里小關庄下。

聯玉橋 在城西南二十里玉筍山前。

海晏橋 在城南四十里海口壩前。庠士洪于天、客民黃祖祐同建。

平政橋 在城西二里許。原玉峰趙公捐建,年久傾圮。生員董可徵等募眾重修,堅固直如坦道。

雲英橋 在州北四十二里刺桐關。

安流橋 在州西北五里左家屯,奇梨溪、西河合流過此。知州蔡琨重修,改名「聽鶯橋。」

新德橋 在州北二十里劉家屯西河。康熙五十一年,知州任中宜建。

桂家橋 在州西五里桂家屯,跨大溪河。普渡橋 在州西南十里大營屯,跨大溪河。東秩橋 在西街左首。年久傾圮,商客䭾鹽墜水,郡民張友松捐資重修。上置樓,往來便利。但遭水患,樓廢橋存,甚望乎好義者之興修焉。引鳳橋 在城東北隅,接鳳山脈,因鑿城池斷為兩岸。康熙二十二年,耆民李纘甲募化官紳士庶,甃建石橋,引水渡岸,可潤田畝,並入東南城內灌濟園圃,咸稱便利焉。

高澗橋 在城東一里。凡東河水道由此引灌,以年久漸圮。康熙四十二年,庠生李文炳偕眾重修,田畝皆利賴焉。

新興州

刺桐關 在州北四十二里。依山傍河,兩崖高聳,北扼鐵爐關,為全州咽喉。

中板橋 按《州志》:「在州西關,去會通橋三百餘步,分大溪河為金汁中溝。」

下石橋 在州西關外,去中板橋四百餘步。上建魁閣,分大溪河為金汁下溝。

迎恩橋 在州北門外,跨城壕。

彩虹橋 在州西關外中衛屯,跨金汁溝。康阜橋 在州北六里,跨羅木箐河,訛名「康家橋。」

廣濟橋 在州北十三里咸寧里羅木箐分河。普門寺橋 ,在州北十七里普舍城西關外羅木箐下溝。

觀音閣 大橋在州東北十七里。羅木箐河。洪濤驚波,山石相激,民架木梁以濟。

永豐橋 在州東北二十里白塔山下羅麼溪。豐樂橋 在州南二里鄭家屯,知州魯國華建。磐安橋 在州南二十三里石關哨。康熙三十年土州判王鳳建。

通年橋 在州西北三里徐百戶屯西河奇棃溪合流入大溪處。康熙五十一年,知州任中宜建。

路南州

興寧橋 按《州志》:在州東通衢。康熙三十五年,總督王繼文建。

萬壽橋 在州東北通衢。康熙四十九年,知州金廷獻捐修。

青雲橋 在州西南,通府治路。康熙四十五年,知州金廷獻捐修。

水月橋 在州西關外。康熙五十一年,知州金廷獻捐修。

澂江府公署考        通志

本府

「澂江府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五年建于金蓮山巔,弘治十七年遷于山半,知府童璽改建暘浦山麓,以舊署為學宮。嘉靖十八年知府周朝俛復遷金蓮山,隆慶四年知府徐可久改遷于舞鳳山。」 按《河陽縣志》:「澂江府署,康熙二十二年,知府張聯箕捐俸增修。川堂三間,置額曰『恭儉惟德』。後修住房三間,二十五年,知」 府韓俊傑捐俸建坊一座于儀門內。三十二年,知府張聖猷捐俸增修二堂三間,置額曰「敬義堂。」 四十二年,知府黃元治捐俸修大堂、暖閣,置坊額曰「尊美堂。」 四十八年,知府趙弘任捐俸修後主樓五間,書室琴床,清雅可居。《土地祠》舊逼近儀門外左側,知府馮甦改建于署之東左。

同知署 舊在府署內;今裁,署廢。

通判署 舊在府署內東。明末兵燹,拆毀,今借署于督學道考場、公館,遇歲、科按臨,隨便移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