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河 在州北一百里。即掌鳩河上流。普渡河 在州東一百里。東北流入金沙江。二道河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
三道河 在州北二百里。總掌鳩上流,隨曲得名。
溫泉 有二:一在普渡河內,一在掌鳩河內。啞泉 在州東北鸚𪃿嘴下。誤飲者不惟令人啞,且以傷生。
大龍潭 在州東南十五里納吉村前。長十餘丈,寬五丈,冬夏不涸。納吉村田資其灌溉。小龍潭 與大龍潭相連,灌七星莊田。
大彌陀潭 :在州東南六十里。源出本莊山上,莊民引以灌田。
《府志未載山川 通志》
本府。〈和曲州附郭。〉
獅子山 在城西八里。巖石如獅,絕頂坦然。上有石城清池,中藏深谷,可容萬人。其山上建有正續寺、淨土庵,憑虛飛爽諸樓閣聳出雲表。窮其巔,見水流曲折,潺潺有聲,亭曰「浚泉」 ,明侍御劉維所建也。自振衣亭、禮斗臺而下,峰迴路轉。正續寺後建文遺像,十一,先生姓氏在焉,令人凜然有感。至苦盤陀石,煙峰、雲崖映帶左右,琪花寶樹,異鳥珍禽,不能盡述。
三台山 在城西八里,高可百仞,疊嶂如臺。五峰山 在城東二十里,攢列郡前如案。天馬山 在城南二十里。
筆架山 :在城南二十里,連珠聳翠,為學宮案山。
餔哇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懸瀑千丈,下注成池,彝名餔哇。按《府志》,「每年彝民沐浴於此。」 雄軸龍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足快登臨。按《府志》,形勢峭峻,林麓茂密。
烏龍河 在城後五里,源出烏龍洞,溉田數百頃。
《惠嫋》湖 :在城西北八十里,湖方五里,茂林佳木掩映其旁。水色清碧,經秋葉落其中,鳥輒銜去。
金沙江 在城北三百八十里。沿江多瘴,雖屬深冬,行人揮汗,渡者多以夜或雨中焉。按《明一統志》:「源出吐蕃共龍川犁牛石,下流經麗江、鶴慶二府,至本府北界,又東入黎溪州。蒙氏封為四瀆之一。」
元謀縣
《住雄山 》在縣西北。
竹沙雄山 ,在縣西北二百里。高出群山,上多竹木。
吾梁山 在縣北三十里。孤圓隆秀,邑中勝地。雷應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壁立萬仞,頂有古剎,翠微深奧,老樹參天。按《府志》:「一名住雄山。」 佳木蔥蔚,甘泉清潔。法林、活佛二寺,堪稱古剎。環州幕連諸峰,實有奇觀。
馬頭山 在縣南。連亙四十里。東望尋甸,南見楚雄,北眺黎泥,西瞻大理,俯瞰縣治,如在下方。盤龍山 ,在縣北七十里。連亙逶迤,勢若盤龍。應元溪 源出和曲州虛仁驛,經馬頭山入縣界,田畝皆資灌溉。
西溪河 源出鎮南,經楚雄,至縣西入金沙江。普渡河 ,在州廢石舊縣,東南流入金沙江。祿勸州。
幸丘山 在州北二百里。四面陡絕,頂有三峰,可容萬家。昔為羅婺寨,上有天生城。
烏蒙山 在州北二百里,與東川為界。上有十二峰,雄拔陡絕,盤旋七十里。八九月間,積雪瑩然。又名「絳雲露山。」 北臨金沙江,為諸山之冠。蒙氏封為東嶽。
紅崖峽 在城東。崖如赤壁,高千尺。東枕溪流,險峻難行。明弘治間平治之,以便往來。
法塊山 在州廢石舊縣西三十里。四面峭立,惟東南一徑可容單騎。其旁有裒阿龍山。哇匿歪山 在法塊山西,上平可居萬家。掌鳩河 在廢石舊縣。其水自州北流入,南合普渡河達於江。
水利附
本府。〈和曲州附郭。〉
大緝麻屯渠 由冷村河築堤,引至屯中。宛家壩 在城西北,下怒革、烏龍二水合流,隨其高下修砌石壩。
上溝 、引水進城入學宮,至和曲州,出水洞入東河。
一溝 由保山溪東嶽廟下至元真山,溉民田流入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