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0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府志》:「孤懸天末,接壤殊方。分列八關,扼諸蠻之要路;屏藩一郡,領金齒之上游。」

永昌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漢書》:「蜀分井、鬼、柳。」 《雲南通志》云:「天文,井鬼分野,天市垣屬西垣第四星,三台司中上星,王梁紫微垣屬玉衡第二星。」 今按:永昌在益州西境,入參八度、觜一度。嘗考分野星書,永昌、騰越、永平在井之二十七度。又按《玉曆通政》,觜在燕,參在晉,雲南在井之二十九度,永昌在井之三十三度,兼柳之一度。則參、觜於滇,固邈不相及也,況永昌去滇千餘里,而可以為觜、參分野哉?往者辛酉之歲,白氣貫於井、柳之間,占者謂永昌當有兵至,已而我師恢復全滇,駐兵永昌者二月有餘,此其已然之驗。再合二書觀之,所云「二十七度」 與三十三度亦不甚遠,其為在井可知。雖天道杳茫,未易窺測,而以人事證之,往事相符,則斷斷非參觜矣。

永昌府山川考        府志

本府。保山縣附郭。

五福山 在寶蓋山之北。

象頭山 :在仁壽門外。

茶山 :在瑪瑙山之後。

狀元峰 在城南四十里。孤峰秀出,為府學朝山。舊云:「府學面對狀元峰」 ,是也。

龍祖山 :在城南八十里。高峰傑出,為東南諸峰之祖,故名。

木鼓山 在鳳溪山之右。高七里,袤七里。臥獅山 在法寶山之南五里,以形名。高百丈餘,袤二里,俗名臥獅窩。其下有洞曰「芭蕉」 ,廣二尋,高稱之,入深百五十步。其中石乳燦爛,有如蓮、如鐘、如傘之異,故又名石花。

官市山 :在芭蕉洞之南。

甘松山 :在城北三十里。

五方山 在城西北五里。高百丈餘,絕頂可以望遠,故名。

大富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

銀壺山 在大富山之北,坡上多白石,狀若懸壺。

甸頭山 在施甸西二十五里。

石柵山 在秀巖之西七里。

茨竹坪山 在永昌舊鎮姚所三十餘里,路險仄,接猛波羅界。《通志》誤入永平,今正之。

和場山 ,在潞江東三十五里。

掌亢山 在和場南六十里。

雷弄山 在和場東五十里。

寶臺山 在城東北一百八十里,僧祖復建寺於上。山勢高峻,雄峙萬峰中,西南名區也。龍王巖 在城北二十五里。山勢甚高,一山中斷,二山壁立,若斧劈然。

關坡 在東北四十里,崎嶇難行。康熙三十四年,總兵周化鳳捐俸修砌。自永昌至大理,凡數百餘里,行者便之。

當歸坡 ,在石柵西北二十五里。其地產當歸,故名。

黃土坡 在城北三十里。

倒馬坎 在羅岷山,由瀾滄江至永之通衢也。兩山夾峙,一徑陡絕,而崎嶇曲折,險峻倍於他處。行者至此,馬多困憊,故名。康熙二十五年,總兵偏圖捐俸修鑿,更為闊之,砌石為級八百餘蹬。總兵周化鳳又捐俸修之。雖陡峻如故,而寬舒可行可歇,無倒馬之患。

余家灣 在《黃土坡》北五里。

沙河 在九隆、法寶崖間。源發北衝,交椅山及大雪山二水合流,循山而下流於諸葛堰,達下東河,水勢盈涸無常。

郎義河 源出龍王泉,流入郎義村,泛於北津,合清水河,南下流於峽口洞為東河。

上江 在城西北八十里,沿江俱彝民所居。按《蜀都賦注》云:「永昌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 即此處也。

小羅窯池 在秀巖山下。源出山麓,流經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