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1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撫標右營 在城內北

《貴陽城守》營 暫以「舊貢院」 基為署,在省城內西南隅。

外州縣

龍里縣治 :在城內南。舊為刑廳駐鎮公署。康熙十一年,建為縣署。

典史署 未載

貴定縣治 舊為新添衛署,康熙二十六年,徙縣於衛,為縣署。

典史署 未載

新添城守營署 :在貴定縣新治內。

修文縣治 在城內西北,舊為敷勇衛署,明崇禎四年建。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署。

典史署 未載

開州治 在城內北,明崇禎四年建。

皇清康熙十年,知州王之官重修。

吏目署 未載

定番州治 在城中,明洪武間建。

皇清康熙元年重修。

吏目署 未載

定番協鎮署 :在城內。

廣順州治 在城內,明萬曆三十九年建。

皇清康熙四年重修。

吏目署 未載

貴陽府學校考        通志

本府

貴陽府儒學 在郡治北。明成化間建於舊程番府。隆慶二年,遷府入省,與宣慰司共之。萬曆二十一年,巡撫林喬相、巡按薛繼茂、布政王來賢、提學徐秉正、知府劉之龍捐貲以北城外貴州驛地鼎建。中為殿,旁列兩廡,後為明倫堂,東祭器庫、饌堂,西牲房、神廚。殿。前為戟門,右「敬一亭,左射圃,碑亭一。總之以櫺星門」 ,門旁豎石為坊,坊外左右為「騰蛟起鳳」 ,坊中為《青雲得路》。坊外甃石引薛井為泮池,池外列屏牆一。天啟壬戌安賊毀,崇禎四年重建,後復毀。

皇清順治十八年,總督趙廷臣、巡撫卞三元重建。中

為殿七間,明倫堂五間,兩廡各七間,戟門五間,屏牆一,櫺星門仍舊。康熙元年,提學副使衛紹芳捐貲增修。三十年,貴西道參議張奇抱、提學道僉事華章志議建「尊經閣」 於明倫堂右。三十一年,巡撫衛既齊率布政司董安國、按察使丹達禮、糧驛貴東道參政陸祚蕃、提學道僉事華章志、貴陽府知府時騰蛟,捐貲重修正殿、明倫堂,增「尊洗所」 三楹於殿左,望瘞所三楹於殿右。新闢宮左甬道,築四圍垣牆,復浚泮池於宮牆外。知府時騰蛟親督修理,閎敞壯麗,規模一新。並新造兩廡先賢、先儒各神主。教授署在戟門左,訓導署在戟門右。

陽明書院 「在治東。明嘉靖十四年,巡撫王杏建。二十五年巡撫王學益改建於府學右。隆慶五年,按察使馮成能建於撫署左。中三楹祀陽明先生。後五楹為山斗堂。外為昭代真儒坊」 ,明末賊毀。

皇清康熙十二年,巡撫曹申吉捐貲重建,並置書籍。

數千卷於中,後俱為人竊去。二十一年,巡撫楊雍建重修,易「山斗堂」 為「後覺堂」 ,并置前後兩廡十二楹以課士。二十八年,巡撫田雯重修,別建合一亭、「傳習軒」 五楹,集孝廉諸生讀書其中。三十一年,巡撫衛既齊增修學舍,躬為訓課,捐貲館穀,造就人才。

義學 二一在城南永祥寺後,扶搖閣舊址;一在城北般若庵內,巡撫衛既齊、布政使董安國新建,延選師儒,捐貲館穀,以訓民間子弟之貧寒者。

學田 原額一千六百六十八畝七分四毫四絲。

荒蕪田四百四十五畝八分四釐二毫四絲三忽四微六纖三塵四渺。

實在熟田一千二百二十二畝八分六釐一毫九絲六忽五微三纖六塵六渺。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米二百一十二石四斗一升七合九勺四抄二撮七圭五粒。

荒田無徵米七十五石八斗二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三粒二粟。

實在有徵米一百三十六石六斗一升五合五勺一抄四撮二圭一粒八粟。

學租 原額倉斗穀一百五十一石七斗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