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1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磈崖山 :在城北二百里,高百丈許,延袤二十里,接酉陽界。

金竹山 :去治二百里,多產竹。

白鹿山 :在治西七里。

東勝山 :在治東三里,孤峰竦峙如畫。

屏風山 :在治北二百里。按《明一統志》:「狀如屏風。」

天馬山 在治南二里,即席帽山。山形似馬,故名。下有朝陽洞。

觀音山 :在天馬山北五里,即觀音崖。

大龍頭山 :在天馬山東北七里。

石柱山 :在治西三十里黑鵝溪側,又名石柱坡。山巔有石屹立如柱。

銅鑼山 在府東十五里。以水出山峽中,如鑼鳴也。

馬鞍山 :在銅鑼山東十五里。

紗帽山

椅子山 俱在府北五里。

萬聖山 在思王山南。四面陡絕,上平坦可耕。郡人李渭築室讀書其中。

騰山 在石馬山東。高數百丈,四壁陡絕,僅容步以入。巔每壁有井,水皆清冽,人避兵其上。筆架山 在石馬山南十里。上挺三峰如筆架,高百仞。旁又一峰如筆,時有煙雲繚繞其上。高山 去沿河司百里,高二十里許,崒嵂難登,故名。

堇竹山 在高山東十里,脈自石馬山發。「象山 」 在朗溪司後山麓,形如象鼻。

大至登山 :在府城東三十里。

琴德山 去城三十五里。林木蒼翠,洞壑最勝。雙峰山 ,在城北五里。兩峰秀麗,下臨大河,與白鷺洲相對。

九老峰 在治後,群峰環列者九。

高歇峰 在沿河司北十里。形如壁立,聳峙雲表。久雨雲出則晴,久晴雲出則雨,居人以為「驗。仙峰 」 在治西南五十里。峰甚高峻,上有古寺址,居人時掘出銅磬諸物。

四方石 在城北三百里,高闊俱五丈,四壁嶄然。

大墩石 在府城外東隅。形狀瑰偉,下臨德江。昔人平其上,作「淨修閣」 ,時遊覽焉。

迎春洞 在治西,石奇林茂,多名花異卉。「開先洞 」 ,在治西四里。明知府舒應龍建亭於上,傍植松柏。

石芝洞 ,在治西四里蠻彝司。洞口北向,可布數席。副使徐九皋刻「石芝洞天」 四字。

藏春洞 ,去崖門數里許,洞不甚深廣,而壁石奇潤,林樹喬鬱,妍花異卉,盛產其中。思南之勝,無有出其右者。

迎仙洞 :在治西十里。

鼓鐘洞 在治西,地名「洞子頭洞」 ,有二石乳,倒懸而下,擊之作鐘鼓聲。

獅吼洞 ,在治北三十里,俗訛為「獅洞。」 下瀉十餘丈,聲如獅吼。有兩石對峙如門,半壁如魚形,俗呼鯉魚朝天。有湖底泊在洞下,商人在此易舟,達川江,接荊楚。

燕子洞 在石馬山右。深闊險峻。

明月洞   、跳魚洞   、涼風洞 俱在沿河司境。

仙人洞 :在治南三十里。村人以火災塞其洞。郡守劉謙吉曰:「火炎而壅之,必甚寧。」 洩之。捐資平其坷,層級而上。撤寺于左右建亭,周圍設檻,為近境一勝覽云。

大桐崖 在治北五里,有大桐數株,故名。「紅崖 」 在治西五十里。

「日頭崖 」 在紅崖西七十里。

碑摸崖 去沿河司十五里,高可數十丈,上有仙書紅字。又有山崖數處,皆有古篆書。明嘉靖間,酉陽宣撫司來侵地界,乃募人鏟去之。手巾巖 在治南七里崖下黑白相間,縷縷如帨。明嘉靖間,知府宛嘉祥、推官陳南星鐫「赤壁」 二大字於上,各有題詠,郡人時往遊焉。

穿巖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兩石相間,人從間穿出。

沙子坡 在沿河司東十里。坡旁湧水,極涼。大龍坡 在沿河司東三十里。

德江 源出定番州,東流經府治,入蜀涪州,合川江。《唐史》云:「城樂縣一百五十里許有涪陵水。」 《方輿勝覽》云:「思州有巴江水」 ,即此。

河由江 在沿河司北十里,源出銅仁府烏羅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