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2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府

東至銅仁府界八十里

西至四川遵義府界,三百六十里。

南至鎮遠府界五十里

北至思南府界五十里

自府治西南至省城四百八十里,至

京師七千三百八十里

東西廣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

龍泉縣

東至思南府安化縣界三十里。

西至平越府湄潭縣界,三十里。

南至平越府餘慶縣界五十里。

北至思南府婺川縣界五十里。

自縣治東至本府二百五十里。

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一百里。

形勝附

本府

《明一統志》:「高山環遶,流水瀠洄。」

《廣輿記》:「負山枕江,黔中要地。」

《舊志》:「林巒環抱,水石清幽。」

南通鎮遠北距思南

《方輿勝覽》。與黔思犬牙相錯。

龍泉縣

東達石阡,西向湄潭。北接遵義,南枕婺川。

石阡府星野考        通志

府總

翼軫之餘

石阡府山川考        通志

本府

鎮東山 在府城東,端秀,為府鎮山。

萬壽山 在府城西,地名「樂橋山。」 下有洞,傳有神羊出入,人逐之即化為石。

雲堂山 在府城西五里。谷深林茂,昔為苗賊潛藏之所。

金雞山 在石阡司東。高可百仞,翠色如黛。香爐山 在府城北十里。平地突起一山,四面陡絕,攀援而上,可容數百人,土人避兵於此。十萬山 在府城南六里。為楊再興屯兵之所。其上平衍,中有土田。

龍山 在府東南隅。高岡懸崖,霧聚則雨,散則晴。

九龍山 在府東南十里。本府水源出焉。宋故土官楊九龍葬於此,故名。

崖門山 在府治西南。有兩山,上下相并,謂之「崖門。」 崖下水流合平茫水入大溪。西上有洞向北,深廣莫測。

掛榜山 在府西南

紗帽山 :在樂橋,一名「朝天嶺。」

琵琶山 :在府南四十里。

排衙山 與「琵琶山」 相近。

駱駝山 在府西三里

飛馬山 在駱駝山西

知府山 在府東三里

侯山 在知府山之右

青山 在府北七十里。山高聳,多林木。

筆架山 :在府北五里。

文筆山 :在筆架山北。

馬鞍山 在苗民司東。山勢昂聳。

黃楊山 在馬鞍山東,上多黃楊樹。

青山 在苗民司南

溫塘山 在城南溫泉上,一名「松明山。」

獅子山 在府西南百里。廢葛彰葛商長官司東。有二山,皆高聳。

飛鳳朝陽山 在廢司東。

金順山 在廢司東五十里。

隘門山 在廢司北。兩峰相峙,險隘如門。迎仙峰 在府西北百五十里,下有龍塘泉,俗傳常有龍出其中。

大夫峰 在苗民司西

三尖峰 在廢葛彰司西。又有斜崖,環拱司治。甘猛崖 ,在廢葛彰司東。

蜂洞崖   、瓮古崖 俱在廢葛彰司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