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3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為道所規畫。右,謂西也。還,繞也。畫,規畫也。言道出丘西,而復還繞之者,名畫丘,若為道所規畫然也。

《途出》其前戴丘。

《道出丘南》。謂「道過丘南,若為道負戴,故為戴丘。」

《途出》其後《昌丘》。

道出丘北。道過丘北者,名昌丘。

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後《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 其左《營丘》。

今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此釋丘之前後左右有水過之者名也。左右,猶言東西也。《地理志》云:「齊郡臨淄城中有丘」,即營丘也。《志》又云:「泰山萊蕪縣,淄水所出,東至博昌入泲。」然則淄水出萊蕪,經臨淄過營丘,南折而北,至博昌入泲。言此以證水出其左者,名營丘。

「如覆敦」者,敦丘。

敦,盂也。案《周禮·九嬪職》云:「凡祭祀,贊玉齍。」注云:「玉齍,玉敦也,受黍稷器。」又《少牢禮》曰:「主婦執一金敦,黍有蓋,凡設四敦,皆南首。」注云:「敦有首者,尊者器飾也,飾象龜形。」《孝經緯》說:敦與簠簋容受雖同,上下內外皆圓為異。郭氏言敦盂,舉其類而言之也。丘形如覆敦者,名敦丘。

邐迤沙丘。

《旁行連延》。《說文》云:「邐,行也。」迤,斜行也。故注云:「旁行連延也。」連延,謂連接延長,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名沙丘。《地理志》云:鉅鹿有紂所作沙丘臺,在東北七十里。

左高咸丘,右高臨丘,前高旄丘,後高陵丘。

《詩》云:「旄丘之葛兮。」此四者,釋丘形左右前後高,而名不同也。《詩》云「旄丘之葛兮」者,《邶風旄丘》篇文也。

偏高阿丘。

《詩》云:「陟彼阿丘。」謂丘形四隅,有一高而不正,在左右前後者,名阿丘也。「《詩》云:『陟彼阿丘』」者,《鄘風載馳》篇文也。

宛中,宛丘。

宛,謂中央隆高。按:《詩·陳風》云:「宛丘之上兮。」《毛傳》云:「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李巡、孫炎亦皆云「中央下。」而郭以為中央高者,以其四方高,中央下,即是上文水潦所止泥丘也。又下云:「丘上有丘為宛丘。」作者嫌人不曉,故重辯之。既言「丘上有丘」非中央隆高而何?此郭氏所以不從先儒也。

《丘背有丘》為負丘。

此解《宛丘》中央隆峻,狀如負一丘於背上。此解《宛丘》之狀也。言中央隆峻,若丘背之上,更有一丘而負戴之者,名「宛丘」,又名「負丘」也。

左澤定丘。

謂「丘之東有澤者,名定丘。」

右陵泰丘。

「宋有泰丘社」,亡。見《史記》。謂丘之西有大阜者,名太丘,宋有太丘社,亡見《史記》。按《六國年表》,周顯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太丘社亡是也。蓋依丘作社,在宋國,于時亡去,故云「太丘社亡」,亦咎徵也。

「如畝」《畝丘》。

《丘》有隴,界如田畝。李巡曰:「諸丘如田,畝曰畝丘。」孫炎云:「方百步,郭以為田畝之壟也。丘形有界埒似之,因名云。」《詩·小雅·巷伯》云:「『楊園之道,猗於畝丘』是也。」

《如陵》,陵丘。

陵,大阜也。丘形如大阜者,名陵丘。云「陵大阜」者,《釋地》文也。

丘上有丘,為宛丘。

嫌人不了,故重曉之。

陳有宛丘。

今在陳郡陳縣。

晉有「潛丘。」

今在太原晉陽縣。

淮南有州,黎丘。

今在壽春縣。

「《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說者多以州、黎、宛、營為河南,潛、敦為河北者。案此方稱「天下之名丘」,恐此諸丘碌碌未足用當之,殆自別更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詳其名號,今所在耳。此郭氏破先儒說天下名丘未當也。碌,小石也。碌碌,多貌,恐此州黎等五丘碌碌然小耳。《史記》:「毛遂入楚,謂平原君諸舍人曰:『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意相類也。殆近也。近自更有魁梧然桀大者五,但名號所在,今所未詳知也。

《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