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5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障,環踞四邑。委三山峪而西下為章丘,聯白雲峰而 南下為淄川、落回路峪,界以白條河而東下為長山。 由白雲山東北下而復起,為于茲山,又起為黃山,鬱 紆為鄒平。其正北直下為大峪,迤右數峰,連行十餘 里,復起為會仙山,為鄒平之屏障。」則此摩訶頂者,實 四邑中峰也。峰頂平廣,上有石塔。曾有戒僧卓錫於 此。闢東西南山路三道,啟建禪林,諸方來瞻禮者甚 多。金布寖廣,闍黎益眾,造萬佛殿、大悲閣,法鼓鯨鐘, 皆極體勢,嵷嶐絕巘,遂成勝地。峰半出雲,時時接會 仙山頂,俄而諸峰,咸鎖靉靆。山之稱為「長白」者,蓋以 此也。《摩訶出雲》,為邑十六景之一。

會仙山城西南十五里。峰高差與摩訶並,巉巖秀拔, 形若覆敦。登仙之道,南由大峪書堂,北由魯家泉風 門道,近頂數里,峭立險仄,非攀緣則不能上。登峰復 視長白支脈,蜿蜒在目,列邑畦𤰝如畫。遙望泰岱,隱 隱萬峰外,然非霽日則不見也。雲覆山頂,不崇朝,大 雨溥遍諸邑,俗謂「會仙戴帽。」若山頂無雲,雖雨不久。 峰頂有玉皇廟、金母祠,《誌》稱此峰群仙所集,故名會 仙。歲以三月三日清明,則仙燈夜見,狀如星光爝火, 大者如盤盂,飄緲空際,時遠時近,乍開乍合,如人持 蠟炬以行者許時方沒,實異景也。《記》稱:燈光如白鏐, 每起金母祠,因以會仙。金燈為邑十六景之一。 白雲山城南三十里,高五里遙,自摩訶連下數峰,或 曲如屏,或直如扆,層折東去,遙蔽縣城。

老人峰自會仙峰東下,逶迤半嶺,巨石錯立如老人, 俗名黃姑山,又稱為石翁石婆居。邑丁方形家占為 壽考之徵也。石勢離奇精健,蓋有異焉。為邑十六景 之一。

鍛砧峰城南十三里。自老人峰落下,東來復起。此峰 形如覆斗,頂中突起一石,狀如鍛砧,鐵色削成,高可 三丈,廣坐百人,當縣治南面,形家取為照山,有印臺 之象,又稱為印臺山。日當正午,其影倒於山麓,端正 渾方,木陰交錯,明如篆籀,時許不移,為邑十六景之 一。由此轉入西,則大峪也,俗又謂「轉角堆。」沙河環其 麓,自會仙東行至此,蓋「長白《北嶂》」也。

《種金頂》自摩訶北下為羅圈峪,委折而東為超壑峪, 起為此峰,又起劈尖頂,又起水尖頂,下則桃花峪。此 蓋長白南嶂也。

大峪摩訶,北面落下,會仙,南面復起,其中所限巨壑 也。北人謂山谷為峪,而俗即通稱此兩山為大峪山。 峪中有二十四村。《通志》云:「大峪高廣幽深,中多良田 佳木,村落所聚。大則數十家,小不過數椽。崖石詰屈, 徑路崎嶇,中產桃李、杏、柿、棗、栗、胡桃之屬甚多。有老 栗一株,古幹扶疏,廣蔭數畝,誠數百年物也。張華東」 立碣識之,題曰「古栗老友。」其間峰壑幽淨,泉石淡妍, 為邑十六景之一。

長白山部藝文一

《醴泉寺記》
明·楊夢袞

長白山最勝處在醴泉一寺。寺據山腹,負陽而抱陰, 三面青嶂,北面空闊。入山取道有二:東北來滸山鋪, 西北來青陽店,山麓綿遠,行數十里,以漸而高,翠微 中萬木蒼蒼,乃醴泉寺也。寺有范文正公祠,祠面南, 祠後佛殿,面北,如尻相對。殿臺高數尺,臺北有閣,登 而眺焉,蒼翠環抱,撲人眉睫。北望莽莽蒼蒼,有瀦水 曰滸山濼,內有菱芡蓮藕之屬,每遇秋高,鶴鸛水鳥 群集喧呼,宛然澤國也。寺東崖間有方池,鐫「醴泉」二 字,好事者覆以亭,今廢。寺西有澗,日夜潺湲,自南山 而來,且斷且續,莫得其源。入春,山溜泠泠,到處流溢。 僧引而灌蔬,亦引入院宇中。遵澗南行三四里,澗窮 懸崖,石罅中有水下滴,纍纍如貫珠,旁有積雪,春夏 不消。澗水蓋出於此,至穴地,小泉埋沒於草根木葉 間者甚多,脈脈汨汨,匯為一流,注澗中。掬而飲之,味 甘芳,不亞中泠。惠山醴泉所由名也。南嵒上絕險處 有石洞,可容三兩人。四旁亂山無數,人跡不到,惟一 鳥道可側足行,相傳為文正公讀書處,俗呼「下書堂 寺。」兩旁僧居四五十舍。山有祭田,供文正公春秋俎 豆,耆宿遞主其事。祭之日,令君臨焉。文正公讀書寺 中,畫粥斷虀事最著,學士大夫至今慕之,四方來遊 者不絕,壁上題詠,玉石錯雜。僧稱公為「范爺」,稱其祠 曰「聖人殿」,尸祝之若畏壘然。隆中抱膝,峴首墮淚,又 何讓焉?此山泉甘木茂,谷中產柿栗胡桃之屬,澗中 魚蝦「歷歷具介而已。蟹僅錢大,亦可噉。第山田瘠确, 治生為難。又蓏蔬稀少,酒脯更乏。客至沽酒,必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