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事家人生產,亦欲捨之。一日辭親,由代郡入臺山, 不避虫獸,直造幽深。于北臺後谷,見一頭陀,苫茅為 居。節一見即生難遭想,長跪求度。僧曰:「汝能食我食 而後可。」度節即採葉而食,汲泉而飲。居數日,初無厭 怠,復懇求度,僧曰:「能誦《法華》而後可。」度節經七日,《法 華》成誦,僧曰:「汝能攝念,一坐七日,必當得度。」節即飽 食木葉澗漱已,一坐七日,從定而起,覺身心輕利,法 喜無量。長跪白僧曰:「至哉大師!令我得法安穩,願以 大慈,度我出家。」僧曰:「我年髦矣,不能令汝成道。今長 安有臥輪禪師,可往依之。」節曰:「請和尚道號,弟子受 持。」僧曰:「我海雲比丘也。」節泣拜而歸。赴長安,詢輪公 所在而投謁焉。輪問所從來,節曰:「弟子自五臺山奉 和尚命來投師。」輪曰:「汝和尚何名?」節曰:「我師海雲比 丘也。」輪大驚曰:「海雲即《華嚴經》中善財所參第三知 識,非萬劫修持,莫能暫遇。汝棄此大聖,而來從我,何 其悖耶?」節方解悟。遙望五臺,猶思再覿。辭輪而返,復 履舊境,惟茫茫荒麓已,
代州趙良相,家資鉅萬。有二男,長曰盈,次曰孟。盈強 孟弱。良相死,盈盡佔其產,止與孟園屋一區,傭力自 活。無何,趙盈死,即生孟家為兒,名環。後孟亦死,生盈 之子家為兒,名先洎。長而孟家益貧,盈家益富。趙環 即傭工于趙先家求活。環一日聞其寡母曰:「趙盈霸 汝家產,致汝世貧,今為其奴,可不恥乎!」環因懷恨,欲 殺趙先。開皇初,環從先遊五臺,入峨谷東數十里,深 山無人,環搏刃謂先曰:「爾祖我父兄弟也。爾祖佔我 遺產,致我世貧。今執役于汝,何其忍乎?吾今殺汝。」先 即疾走,環逐之。恍惚之間見草菴,遂趨入。有老衲謂 環曰:「爾何為者?」曰:「吾逐讎也。」老衲大笑曰:「爾其勿逞 我,令汝自識之。」各以藥物授,充茶湯。食已,各如夢覺。 追憶往事,大生慚愧。瞬息之間,衲與菴皆泯。二人遂 棄家,結茅修道,終于彌陀菴,即今之法雲菴也。 解脫和尚,代州邢氏子。丱歲辭親,于五臺山昭果寺 披剃圓具戒,從抱腹山志昭禪師參學,昭深器之。未 幾,返昭果。晝誦大乘,夜則禪觀。嘗于東臺麓見草衣 比丘跏趺石上,即前叩首曰:「欲見文殊,乞為指示。」比 丘指金蓮花,解脫顧之,比丘即失脫于石畔。哀祈頂 禮,日夜無間,精苦彌勵。久之,即臺麓間再睹比丘,于 圓光中現半身,語曰:「夫解脫者,當求諸己,而由人乎?」 言訖不見。於是狂機頓歇,深契無生,得大法喜,即發 誓願:「我得此法,不應獨善,願與一切含靈共之。」說是 語已,即入三昧,于三昧中見諸佛現形,說偈曰:「諸佛 寂滅甚深法,曠刦修行今乃得,汝能開曉此法眼,我 等諸佛皆隨喜解脫。」問曰:「寂靜之法,若為可說以教 人耶?」諸佛偈曰:「方便智為燈,照見心境界。欲究真法 性,一切無所見。」州牧請師適州,傳戒畢,東歸。途中日 暮,自念不得燒香供養,踧踖慚愧。忽聞空中聲曰:「合 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善心真實香,讚歎香雲布。諸 佛聞此香,時復來相度。汝今勤精進,終不相疑誤。」自 爾法澤普霑,盛化五十餘年,後不知所終。
唐法順和尚,姓杜氏,如晦族長。世傳文殊化身,降靈 于雍州萬年縣,神跡炳著,不可勝紀。有患聾者投師, 師呼之則聾愈。有患瘂者投師,師與之言則瘂愈。武 功縣僧為毒龍所魅,眾掖以詣師,師端拱面之坐,龍 遂附病。僧曰:「大師所向,義無復留。」尋即釋然。師大弘 華嚴圓頓之旨,作《法界觀》。文簡理盡,天下宗之。唐太 宗召謂之曰:「朕苦勞熱,師之神力何以蠲除?」師曰:「聖 明御㝢,微恙何憂。但頒大赦,聖躬自安。」上如言頒赦, 疾遂瘳。因賜號曰帝心弟子。智儼傳其教,是為三祖。 弟子智沖辭赴五臺,禮文殊,師授以函曰:「若見文殊, 當開視之。」及至臺山,深林幽谷,罔不遍歷。忽逢山叟, 語之曰:「子奔馳憔悴,欲何求耶?」沖曰:「求見文殊耳。」叟 曰:「文殊行化長安,未歸,此何得見?」沖詢為誰,叟曰:「法 順和尚也。」沖悟,開函視之。有偈曰:「遊子漫波波,臺山 歷土坡。文殊秖遮是,何更問彌陀。」回視其叟,倏然不 見。沖急歸長安,而順已遷化矣。時貞觀十四年五月 也。師有《法身頌》曰:「嘉州牛吃草,益州馬腹脹。天下覓 醫人,炙豬左膊上。」義學茫然,莫窺其旨。
佛陀波利者,北印度罽賓國人也。忘身徇道,遍探靈 跡。及聞震旦有曼殊住處,遠涉流沙,特來禮謁。以高 宗儀鳳元年達茲土,至臺山,生大欣慰,五體投地,向 空白云:「如來滅後,眾聖潛靈,惟大聖文殊師利大悲 無盡,于此山中,汲引群生。某痛切生遭末季,不睹聖 容,遠涉流沙,敬來瞻禮。伏望大慈,令我暫接慈容,仰 垂聖訓。」白已,悲泣,向山頂禮。忽見老人自谷中出,作 婆羅門語,謂波利曰:「汝謂情存至道,遠訪聖蹤。漢地 眾生廣造黑業,出家之士,多犯戒律。西土有《佛頂尊 勝陀羅尼經》,能滅重惡業垢。汝持來否?」答曰:「某直來 禮謁,未將經來。」老人曰:「汝當速返,取此經來,利濟眾 生,即是面覲諸佛,豈一文殊而難見哉!」波利聞已,不 勝欣慶,禮老人足,舉首失之,悲喜交切。畢志捐生,復 還西土,求《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于永淳元年回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