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如噴雪,俗曰石巖噴雪,其巖上有「酒島」字。谷口西 上十五里為橫嶺,即中條山脊。路通南北孔道,但去 村落遙遠,地最荒涼。明萬曆間,芮城知縣趙廷琰創 建關帝廟,招道流居之。其下有弓張溝。又東為堡子 谷,又東為仙女洞,亦名元女洞,以其中積水成潭,又 名黑龍潭,雩禱有應。潭東十里為大虎谷,谷中有將 軍堡,堡後有鳳凰嘴。嘴西過連雲棧至橫嶺,有陽關 寨,寨後有膽礬窟,其旁有百藥草。又東南為檀道山, 其下為檀道谷,谷中有盎漿泉,不流而止。東亦有膽 礬窟,路通河南靈寶浢津渡。又東南為白徑嶺,雙石 壁立,左右參天,中不容軌,亦名石門。又東十五里為 分雲嶺,嶺巔出雲,東西分布,世傳尸鹽澤者也。宋宣 和間,有成寶公廟,今廢。嶺下為風谷,洞若半并,投葉 即飛,其風出則飛砂摧木。旁有鹽風洞,洞口若盆,每 仲夏應候,風出,其聲隆隆,俗謂之「鹽南風。」鹽花得此, 一夕成鹽。其上有天井山,谷口舊有風神廟。又東為 車輞谷,谷有銀砂洞,有禁。又東為二郎谷,嶺多古洞。 又東為虞坂,一名鹽坂,俗曰青石槽,在安邑東郭村 南,即晉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伯樂逢騏驥困鹽車 處。明御史張士隆開修,可通鹽車。坂東為巫咸頂,俗 曰「瑤臺頂」,商相巫咸、巫賢所隱處。孤峰峭拔,蒼翠摩 空,下有巫咸祠,旁有巫咸谷,谷中有水,亦名巫咸水, 在夏縣東五里。又東十五里為柳谷,唐陽城所隱處。 又東二十里為鳳凰山。東為湯山,上有湯廟,下有郭 璞書堂。山亦產銅,在聞喜縣南八十里。湯山東為秦 王嶺,上有鎮風塔、蠶姑廟。又東二十里為盤盤山,在 聞喜縣南五十里。又東二十里為紫金山,又為鳳凰 原。由東而北為峨嵋嶺,高二里,形如峨嵋,土厚宜藝。 五穀在聞喜縣東。由北而西為玉鉤山,在安邑縣東 北二里,狀如玉鉤。又西為鳴條岡,即湯伐桀地。北為 峨嵋坡,東自曲沃,西抵黃河,其陽跨聞喜、夏縣、安邑、 猗氏、臨晉、榮河,州之北境,亦倚其勢焉。又北為孤山, 其下為安邑之相里。又北為稷神山,在稷山縣南五 十里,上有稷神廟,后稷始播穀於此,而山陽多夏縣、 聞喜之地。又南為紫金山,在州北二十里,舊產人參。 峨嵋坡在州東五里,鹽池北岸。逍遙坡在州西北二 里,為女鹽池北岸。雷首山南迤東三十里為歷山,在 州之芮城縣北。歷山東北三十里為青龍洞,洞有青 龍泉,旱禱必雨。洞東二十里為甘棗山。東十里為石 鍾洞,世傳石鍾煉士修道於此,頂懸一石如鐘,水注 其下。又東五里為清涼寺。又東十里為娥英廟。又東 為虞、芮二君祠,下有所讓閒田。又東為吳山,中條山 之支,在平陸縣西北五里。其山高平,上皆民田。其南 麓有吳泰伯廟,故名。蓋虞仲封此,並祀其先泰伯而 稱吳邪?東為傅巖,即殷相傅說隱處,旁有聖人澗,澗 東十里則為砥柱峰,又名三門,在黃河中流,其形如 柱,高二丈餘,砥柱旁有老君爐。其東岸集津西有禹 廟。又東四十里為箕山,山峰高峻,勢類箕,故名。山下 有許由塚。清澗在箕山之南,即巢父洗耳處。東有白 玉竅,號「錫窟。」東北為王屋山。

按《安邑縣志山川》:「中條山在縣南二十里,西自蒲坂 迤邐而東,接太行、王屋諸山,盤踞數千里。在縣境者 絕巘,奇峰,如揖如拱,天然圖畫。名巒峻巘,層見疊出, 故不得析登,而總名中條山。」

按《聞喜縣志山川》:「中條山在縣南六十里,西起蒲州 雷首,東接太行,巉巖峻拔,歷代相傳為中條者。以其 居河曲之間,延亙不絕,故名。西界夏縣,東界垣曲,在 邑境者,廣袤皆四十餘里,物產頗多,雲興則為雨候, 晴則望如翠屏。」

《八景:條山浮翠》巘峨南峙,上接瑤天,凡在邑境皆能 眺望,若遇氣候晴明,嵐光藹藹,翠微蔥蔥,宛如列屏 當面。

《湯寨靈池》湯寨為中條絕嶮,石壁萬仞,人苦攀援,春 暮花開,望如簇錦。上有湫池,徑丈許,其水旱不涸,澇 不溢,可方華嶽洗頭盆,故曰「靈池。」

《郭堂泉滴》條山之麓有巖焉,谽谺洞豁,縱廣丈餘,內 有懸泉一滴。相傳郭景純讀書時,置硯其下,以泉滴 為硯池水云。

按《芮城縣志山川》:中條山在縣北十五里,西起首陽, 東接太行,南北狹薄,延袤不絕如條,故曰中條,又曰 薄山八景為「條山滴翠。」

祠廟嶺上。關帝祠,條山要路,乏水多盜。明萬曆四十 年,趙廷琰創建,因而感泉出焉。

按《垣曲縣志山川》,「中條山在縣治西南九十里,迤邐 至郭南里許,為條山尾。」

《寺觀》洪慶觀在縣治南一里許,中條山之東麓,舊名 「金闕院。」金大定十九年道士呂道章創建,元延祐六 年重修。

按《平陸縣志山川》:「中條山在縣北四十五里,西起雷 首,東接太行,壯麗崔巍,勢雄嵩華一邑,形勝之大者。 古蹟:鹽坂,在縣東北七十里中條山,即伯樂逢騏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