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6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何年留柱石,此日砥狂瀾。」萬馬奔騰急,三門突兀攢。 丹爐雲半掩,蒼柏月長寒。疏鑿高千古,風雷薄急湍。

《前題》
熊蘭

狂瀾震盪自優游,彷彿雲間結蜃樓。一柱擎天真獨 立,兩山排闥更遭周。根蟠下土坤維固,勢拔中流地 脈浮。極目縱觀應不壓,百年能得幾「經遊。」

又             《前人》:

「一逕通幽壑,孤亭倚碧岑。峰高礙鳥度,泉急聽龍吟。」 牆蘚留春色,庭槐障午陰。停驂讀碑刻,仰見濟艱心。

《砥柱篇》
焦源溥

洪河龍門來,奔崩華山趾。誰能繫飛流,疾如弦激矢。 下流日以深,滔滔想莫已。有石一拳多,亭亭水中峙。 憑來欲東歸,觸之還復止。老蛟鬥且爭,萬馬風聲起。 沬塵散九天,轟陳吞九地。有石屹不驚,日夜焉能砥。 黿鼉怯盡逃,行來波臣禮。俛首落日前,受約三門底。 三門阿誰名,名之神人鬼。後人總傷魂,來往稀一葦。 莫謂架山梁,五丁額亦泚。縱有漢唐人,堆崖紅生米。 新開寶篆文,平陸黃炎址。四載大禹勤,元圭端在此。 踏足望樓頭,歷歷見星嵬。一壁四削成,的的芙蓉蕊。 風搖草青青,千年絕人履。傳聞周老聃,曾煉藥不死。 人從函谷遊,剩有丹竈壘。

《登三門山看河樓》
宋·廷佐

萬里風煙此上遊,百年樓古獨登樓。連村草樹環三 晉,隔岸河山已二周。危檻乍憑天欲墮,洪濤初撼地 應浮。茫茫禹跡行將遍,自喜今朝是「壯遊。」

又             《前人》:

「滔滔東下浪花浮,萬里惟應到海休。」未論三門過瀲 灔,且看一柱障中流。千年勝跡渾如昨,六月涼飈凜 似秋。攬轡重來是何日,漫題崖石記曾遊。

《前題》
蔣暘

浩浩靈源駭盛遊,飛仙招上挹雲樓。太行北顧空憐 晉,《小雅》東來不是周。條麓澄波彰國瑞,函關紫氣為 誰浮。興來便欲乘風去,覓泛山槎作「遠遊。」

《山行曉晴望砥柱》
楊文卿

輕雷收宿雨,曉色媚新晴。澗草隨波綠,林花浥露明。 鳥銜雲錦出,人在畫圖行。望望天中柱,依稀接太清。

《煉丹爐》
前人

相傳煉丹爐,云是老聃子。一自丹藥成,鼎沸黃河水。

底柱山部紀事

《書經夏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 至于底柱。」

《搜神記》:「齊景公渡於江沅之河,黿銜左驂,沒之,眾皆 驚惕,古冶子於是拔劍從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 於砥柱之下。乃殺黿頭,右手挾左驂,燕躍鵠踴而出, 仰天大呼,水為逆流三百步,觀者以為河伯也。」 《懷慶府志》:「漢末李郭之變,車駕過砥柱,出孟津,到大 陽,幸李樂營。」

《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隋開皇十五年,鑿砥柱。」 《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七年冬十月乙卯,底柱山崩,偃 河逆流數十里。」

《唐書食貨志》:「開元二十九年,李齊物鑿砥柱為門,以 通漕。」

《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宋乾德元年鑿砥柱。」

《金史李晏傳》:「晏歷中牟令,會海陵方營汴京,運木於 河,晏領之。晏以經三門之險,前後失敗者眾,乃馳白 行臺,以其木散投之水,使工取於下流,人皆便之。」 《鄭建充傳》:「建充改平涼尹,是時營建南京宮室,大發 河東、陝西材木,浮河而下,經砥柱之險,筏工多沈溺, 有司不敢以聞,乃誣以逃亡,錮其家。建充白其事,請 至」砥柱解筏,順流散下,令善游者下流接出之,而錮 者得釋。

底柱山部雜錄

「《見聞搜玉》底柱在山西平陸縣之東五十里,大河自 蒲津西來,至是微折而南。是柱正當轉曲之間,在三 門山之陽,紫金、駱駝二峰之西,其形如柱,植立河中, 納水不啻萬流,過山不啻千里,雖崇嶺峻巘,俱避左 右,無一能當之者。獨此柱高不及數尋,圍不及百丈, 乃巋然中流,亙萬古而不磨。吾人處此,百折不回,而 挺然獨立」,何以異是?此其所以為難。

《山西通志山川》:「砥柱山,在澤州陽城縣南五十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