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崆峒山

崆峒山

按《山海經·西山經》:「數歷之山,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涇 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今涇水 出安定朝那縣西井頭山,至京兆高陵縣入渭也。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西至于空桐,登雞頭。」應劭 曰:「崆峒,山名。」韋昭曰:「在隴右。」《索隱》曰:雞頭,山名也。後 漢王孟塞雞頭道,在隴西。一曰崆峒山之別名。《正義》 曰:《括地志》云:「崆峒山在肅州祿福縣東南。」《抱朴子·內 篇》云:「黃帝西見中黃子,受九品之方,過崆峒,從廣成 子受自然之經。」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頭山,一名崆 峒山,在原州平陽縣西百里,《禹貢》涇水所出。」《輿地志》 云:「或即雞頭山也。」酈元云:「蓋大隴山異名也。」《莊子》云: 「廣成子學道崆峒山,黃帝問道于廣成子。」蓋在此。按: 二處崆峒,皆云黃帝登之,未詳孰是。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隴右名山崆峒,在岷州溢 樂縣西二十里。《史記》:『黃帝西至崆峒』。韋昭曰:『在隴右』。 《正義》曰:笄頭山,一名崆峒,在原州平高縣五百里。」《括 地志》:「在肅州福祿縣東南六十里。漢武帝至隴西,登 崆峒。」

按《方輿勝覽。利州西路》「西和州崆峒山。在古溢樂縣 西二十步。」

龍州崆峒山,在州西二百五十里,接蕃部。山谷深險, 不通行人。

按《三才圖會崆峒山圖考》:「崆峒山在平涼府西四十 里,上有問道宮,皇帝問道于廣成子,蓋在此山。又山 有元鶴洞、廣成洞,香爐峰一名香爐臺,自香爐臺望 倒插石,上巨下銳,尤為奇怪。」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崆峒山在平涼府城西三十里, 笄頭山之東,大繞山之西,即黃帝學道于廣成子處。 有穴曰廣成洞,人跡罕到。其東巖有洞曰皂鶴,鶴出 洞中飛鳴,故名。西巖有泉,名西巖泉,又有琉璃泉,味 俱甘洌。有巨石橫亙兩峰之間,名仙人橋,旁有石棋 盤,云仙人奕處。其最高曰翠屏峰,頂上圓石纍纍如」 珠,一名「垂珠峰。」對面有香爐峰,一名「香爐臺。」自臺俯 瞰一巨石,上平下銳,名「倒插石。」又有青龍洞,在翠屏 峰頂,雨晴雲輒歸洞中,一名「歸雲洞。」其下為撒寶岩, 相傳泰始皇慕廣成,巡幸經此。

笄頭山在平涼府城西四十里,以形名,涇水所出。《史 記》:「黃帝西至于崆峒,登笄頭山。」即此。

又在臨洮府界內。

又在鞏昌府西和縣西南一百二十里。

又在岷州衛西境。

又在肅州衛東南六十里,舊屬福祿縣。《史記》:「黃帝披 山通道,西至于崆峒山。」即此。

按《臨洮府志山川攷》:「崆峒山在郡東五十里,俗名空 頭山是也。哥舒翰《紀功》詩云:『防身一長劍,將欲倚崆 峒』。」

按:《崆峒志分野攷》:《山海經》云:「華山西七百里曰高山, 出豪彘。今崆峒山是也。」

《田賦攷》:「平涼府城西三十里,群峰雲矗,峨然而聳翠 者,為崆峒山。山之麓,涇水南環,峽水北遶,倚岩而洞 闢者,名問道宮。山前山後有石峽澗壑,共有地二百 三頃七十一畝九分。」

《形勝攷》:「香爐峰山自西南來,頓起高峰,此崆峒絕頂, 一名大馬騣山。」

《小五峰》由香爐峰轉北而下,崖端突出,故名。

小馬騣山:在香爐峰東,頂有真武廟。

笄頭山:在小五峰東南,以形若垂珠,故名。又勢類屏 風,一名「翠屏山。」

中峰即中臺,其地平坦,居中。

「東峰」即「東臺」,旁有「眺豐亭」,今廢。

望駕山,在東峰左。舊傳軒轅問道,登此山望駕,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