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左峰稍昂,王茂弘謂之「天闕」是也。返自棲霞,連雨 不止,九夜星斗爛然。次日晴。移書敬承,當以明日遊。 書且緘,而敬承書至,已出門相待於報恩矣。余念朔 日當謁土地祠,未果,即行。移書趨徐茂吳,陪敬承先 行,而余以明日從之。已,敬承復遣報恩僧相趣,遂集 輿人行。出門時,日過中矣。出聚寶門,過報恩,詢敬承, 云「與長公子同行,此時當至山矣。」報謁程別駕新德, 遂易衣而行。數里出鳳臺門,行岡阜間,十五里,見有 山隆然,云「此韓憲王葬處也。」沿山行又十五里,盤旋 曲折,薄暮始達牛首。時微雨,逕未甚濕,將至三門,松 逕鬱然。輿人指南山為獻花巖,去尚數里,又數里為 祖堂,俱在十里內。入門見石磴甚高,僧云:「此名白雲 梯。」約百餘磴,升十餘級,其右僧舍,敬承所寓。余云:「且 先禮佛。」遂盡石磴,又歷石磴十餘級,始及大殿。余叩 僧:「自此至巔幾何?」僧云:「里許。」余奮而往,路平墄相半。 僧云:「有辟支佛塔,有捨身崖。」皆不及觀,遂達巔山之 左峰也。雲氣與冥色相雜,四望不能了了。西望長江, 隱隱如匹練。東則俯視方山,北眺鍾山,明滅雲氣間, 彷彿可認。遂由舊徑下山,與敬承相見,已昏黑矣。敬 承登山時,遠望見肩輿而來者,知為余。余輿人亦云, 「見山上有來客,必敬承也」,蓋與余相去僅一時耳。所 宿僧舍,窗外修竹萬竿,雨聲颯颯。燈下敬承父子與 余三人相對而飯,伊蒲大是蕭瑟,視棲霞歌吹,餖飣 數百人雜沓,清濁相去,何啻九牛毛也。夜半雨止,聞 風聲振號林谷間。初一日早起,大風未息,促敬承起。 僧進點心畢,再歷百丈梯,觀唐時銀杏,大三人圍榦 僅四丈,其末已折去。古色自在殿右為禪堂,禪堂之 左,佛室東西與舍利塔相值,閉門,塔影與「途中樹影 俱倒掛供案衣上,樹影復隨風飄動,不知何解。」殿左 覓路,陟捨身崖之左為大悲閣,閣後俱石壁,有五百 羅漢名碑,可搨也。其餘名跡,有辟支佛塔、文殊洞,俱 不及到。既飯,遂為祖堂,獻花巖之遊。出三門,右繞山 而東南,行松逕中,里許,盤山盡,遂踰嶺,復左繞山,自 後或行山腹,或履山巔,約行數里,俱可望牛頭。輿人 云「此有二岐,一達祖堂,一達獻花巖。」獻花巖之下,即 還城路也。乃先祖堂,凡里許而至禮融禪師真前殿, 亦塼甓所成,謂之無梁殿,規制視靈谷大殿損三之 二。徘徊久之,乃復路登山。至岐處,稍東里許,達獻花 巖。巖嵌空中,肖悉達苦行像,飛來兒孫耳。巖右為茅 君祠,折而上,為歸雲亭,有尚書喬公宇、前輩李公廷 相題詩刻石在焉。又折而上,為聳翠亭,亭廢,遺址猶 存。又折而上,近絕頂矣,以風大而還。寺名華嚴,僧舍 有閣,憑空而面,松竹甚佳。飯其中,出三門,僧引路,俱 行喬松間,半里而盡。遂登輿前望,有山蜿蜒而翠。僧 云:「此黔寧葬處,嗣爵子若孫必歸葬於此,欲一到而 未及也。」閱諸祖真,清涼觀國師、天皇悟禪師、五祖忍 大師、西天九祖佛䭾䟦陀師、永嘉大師、中峰本禪師。 中峰相甚豐滿,右目上近眉處與目下各有一黑痣, 與世所傳者不同。疑諸祖俱得其真,以迫行,僅索觀 數輻而已。至娘娘墳,即昨日舊路矣。娘娘者,文廟妃 也,有中涓守墳,門首大松數百「引路,昨敬承至中涓, 苦留噉麪,今日將離牛首,復送茶。」至路半,至韓獻王 墳,會輿人當買點心,乃與敬承步行引路,柏盡,得大 門。由右門入,至饗堂門,大杉四株,周垣俱頹圮,饗堂 僅存一間,左右俱圮,朱碧狼籍,墳屋尚無恙,歲從陝 右調一戶侯守之。又有軍五十人,自門而右,塢中梅 花十數株正開。徘徊久之。復步而出。易衣報恩。方丈 而歸。
牛首山部藝文二〈詩〉
《牛首山 》《唐韋莊》
牛首見鶴林,梯徑繞幽岑。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 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休作狂歌態,回看不住心。
《前題》明·太祖
遙峰峙立勢蒼然,春聽鶯啼景物鮮。疊嶂倚天江月 外,三山映帶石城邊。
與陳石亭雪後遊牛首山 顧璘
窮冬季月歲云徂,策馬牛山興不孤。削壁倚空雲點 綴,古松沿澗雪模糊。堂垂塔影傳靈怪,人轉巖腰學 畫圖。形勝江南無可比,武皇龍駕合踟躕。
登牛首山 柴惟道
巖嶢峙天闕,飛閣凌層空。峰巒莽迴互,晚色遠冥濛。 磬聲落崖谷,梵唄飄虛風。景符九秋後,影翳千樹紅。 靈寶自天設,塔影疑神工。碑板盡滅沒,徑草披蒙茸。 至人徒緬邈,曠世緲難從。搴蘿挹幽爽,穿林閱蔥蘢。 是身忽若遺,神理超無窮。永懷謝公趣,豈必安期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