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1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棹歌。聞說西南猶轉戰,幾時甘雨洗天戈。

《前題》
鄭繼之

龍驤百萬向南征,水戰堂堂赤幟橫。旋報狼山歌《小 海》,喜看元帥是書生。連年江海傷多事,此日朝廷念 太平。漢戍秦疆多鄙陋,須將四海作長城。

狼山觀兵         王九敘

浩瀚淊騰浥大荒,看來大地總汪洋。鄰家東界說西 海,何代桑田此渺茫。戈甲連天驚澤國,鼉龍入陣走 降王。白狼明月山頭問,劍氣橫斜萬里長。

狼山部紀事

《通州志》:「梁貞明五年,吳越王錢鏐伐吳,鏐以其子元 瓘為水軍都指揮使,率戰艦五百艘自東州擊吳。吳 遣舒州刺史彭彥章拒之。元瓘船皆載灰豆及沙,戰 于狼山江。元瓘使順風揚灰,吳人不得開目,船舷相 接,撒沙于已船,撒豆于吳船,豆為戰血所漬,吳人踐 之皆仆,因大勝之。」

宋僧知幻,臨沂人,姓田氏。早肄進士業,因讀《楞嚴經》 有悟,嘆曰:「世榮雖樂,終不若無為樂之長久也。」遂棄 所愛,落髮修三摩地法。太平興國間,有高僧率眾請 主狼山廣教禪院,造大聖塔。自為偈曰:「當初不肯住 長安,現相西歸泗水間。今日又還思展化,東來海上 鎮狼山。」知其為僧伽之後身云。

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同知樞密院事廖永安 破士誠于通州狼山,獲其戰艦而還。

明武宗正德七年,「霸州人劉六與弟劉七、齊彥明、楊 虎寇掠齊、魯、趙、魏、徐、沛間。上命兵部左侍郎陸完討 之,屢敗其眾。六死,七與彥明等奪舟南奔,犯鎮江、江 陰,已而泊狼山。會颶風大作,賊舟糜碎,完密遣將劉 暉、任璽、卻永襲之。賊據山巔,矢石雨下,暉等力戰,奪 其險,據之,賊墜崖死者無算。七乘小舟,將遁,溺死。彥」 明為宣府遊兵所殺。賊平。

陸完之駐節福山也,與狼山隔一江而陣。私計賊勢 且敗,敗則入海難圖矣,莫若捐通州與之,可以坐困。 遂按兵不進,徒傳檄往來,伺賊意所嚮,以掩耳目。賊 令俘婦丁氏偽得罪而奔,復遣僧奴持書來索戰,實 覘我強弱。郡人邵參政當家居,曰:「慎勿遣以伐其謀。」 賊知計洩,乃令百餘人至城下。城中人發矢傷其賊, 賊大恚,焚劫居民而去,期以詰旦攻城。人心洶洶,有 謀逸去者,有聚家人約赴水火死者。忽夜半風雨大 作,海潮突起數丈,賊船翻溺,盡喪魚腹。其幸存者,嘔 吐狼籍,殆莫能興。適完遣裨將卻永、劉暉等過江,與 賊戰于山門。賊以所俘男婦為前鋒,以當我師,殺數 百人,皆瓜洲鎮江人也。乃出令曰:「不附賊者,伏而袒 臂。」眾皆伏地袒臂,于是賊從山後登舟,揚帆鼓譟而 去。時江中一浮骸,衣甲華麗,乃嗾丁氏認為劉七骸, 遂以捷聞,陞賞有差。惟漕運都御史張縉以尚書出 督兵扼淮口,賊不敢渡,自以為有功,嘗對客曰:「吾尚 書也,豈受都御史節制者?」完聞之,害其功,不報。縉乃 言于朝曰:「狼山之捷,由江海效靈;合建神祠,以答冥 貺」;意在讓完也。祠成而碑出大學士王鏊手。鏊與完 同鄉親厚,多歸功于完。豎碑日至,山半裂而為二;乃 嵌之壁間,紋至今存焉。

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倭眾五百餘,寇通州,由單 家店趨狼山。所過焚掠,殺狼山巡檢尹鼐,尋奪舟去。 官軍截其後舸于軍山,殲二十餘人。

三十五年四月,倭眾三千餘,肆焚掠。其前鋒百餘人, 突入望江樓,耀武于城下而去。復寇便倉。知州喻南 嶽率民兵勦之,斬首四百餘級。時百戶戚繼爵與賊 戰,歿于狼山,副使馬慎追敗之。

三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倭奴大舉入寇,至八十餘船 泊海門楊樹港城外劫掠,總兵鄧城敗績。初二日,倭 乘汛泊狼山,志圖西上,鄧城以舟師遏之,賊乃焚舟 登岸,城中恟恟。知州李汝杜督民兵嬰城固守,事集 而民不擾。

神宗萬曆四十三年,更新江神廟宇,議「所以龕神像 者,無良材。」忽一日,大木浮江抵狼山西岸,取而用之, 頗為巨麗。凡涉江海者,祈禱輒應。

狼山營弁徐正得鐵錨於江中,形製古朴,不類近時 物。其「款識」數字,漫不知為何等語。一日,置之舟前,颶 風大作,海潮突起,鄰舟皆簸揚上下,不能駐足,獨此 舟晏然,如履平地。明日置之他舟,亦然。又明日置之 他舟,無不然者。

狼山部雜錄

明錢嶪《狼山辰軒記》:「江之南,環山重疊,望之彌亙,其 北地勢平衍,曠若千里,東趨極于海,維狼山特控海 門而奠坤維,激浪奔濤,奇詭萬狀,狼山得極觀焉。達 者稱為江北第一山,不獨通一州之望已也。」

《通州志》:長淮以南千餘里,僅吾通有狼五山,而山實 為州之官祿宮。前人不知,鑿其石以築新城,致一時 大寮相繼罷斥死亡。議者徒諉之巽方低窪,乃建文 昌、玉皇諸祠鎮之,猶未悟鑿山之非也。取之為園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