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1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逾舊觀矣。」矦實捐俸為之。始于二月二日丙子,成 于三月七日辛亥。成之夕,大雷雨,水盈數尺。厥明,少 長環立相慶,歡聲隆隆,咸曰:「是我守令之澤也。」走白 李矦。矦曰:「是龍王之靈也,天之貺也,民之祉也,太守 之慶也。于棟何有?俾濟屬雲記之。」雲獲偕茲遊幸,托 名于山,復為詩以數之。詩曰:赫赫龍祠,奠彼南服。大 旱作霖,為下民福。龍池洋洋,不遠之復。孰湮孰開?神 明予告,龍有變化。雲行雨施,蟄以藏身,神哉斯池!旬 宣之澤。河潤千里,滌之揚之。樂只君子,人之恆言。有 龍則靈,聖作物睹,天下文明。事繫民瘼,我心則憂。胡 為泥中,而作神羞?惟龍升天,惟雲觸石。茫洋元間,深 山大澤。茲江茲山,實蛟龍之宅。我詩于碑,乃頌其成。 龍乎龍乎,與時偕行。

遊金山記         王思任

萬曆丙申秋,吳敦之、李潤,予與徐季明道出京口。敦 之舉金山之觴,一舸乘風,泠然而驟,泊其下。鐘聲從 紫濤中殷隱迫山,乃壯佛宇僧寮,翬壁而箝,如入大 蜃之都。乃相與禮空王三殿,觴于江天閣,醉于吞海 亭,酣于留雲之頂,而徘徊于金鰲、妙高之間。雪捲長 風,去天尺五,俯瞰嵯岈,不寒而慄。江中石曰《鶻峰》、曰 善才、曰石排、曰郭璞墓,皆洶洄伏暗,魚龍神怪之府 也。《水經》第一泉名中泠,正出墓下,僧苦求者穴井以 篡。此不當欺李贊皇,而況陸鴻漸乎?景純兵解以去, 事在姑孰,安得墓此?讀《三山記》,昔有異僧,誅金山之 根,下不得底,云莖漸孤,細如菌。仰託事俱不可知。惟 是此山之味,氣豁概雄,止印公、坡老數年領取。彼其 蟣蝨龍象之眼,視崩濤為大陸,碎虛空以一拳。衲不 在戲,帶不在輸,只宜時時叫哀綯歌把酒問青天。其 山之大觀,匪一覽所茹。其巖洞雲腥蒨密雨綠彫徑 罨樓,妙在薝蔔深處。須布袍野侶,鷗沒其中,旬日乃 可而一。敦之引前,吏人得得,所謂翎毛山鳥怪矣。彼 其之子安會不下門「牡,堅匿其曲,祕之勝耶?」敦之曰: 「君且厭我而狎之,豆豉墨刻,明日儘君發付也。」因捉 季明臂大笑,以一觴望京口酹劉叔熙為之欷噓者 久之。詰朝,墨刻僧果至,盡售之。至廣陵檢閱,約數千 人,為之糊名易書。取五言不取七言,取律不取古,徒 署名紙尾者不錄,即詩美而詠江山者不錄,詠江中 之山矣,而稱貸「落星影射孤嶼」者不錄,以張祜冠之, 得士幾十幾人?錄其詩于後,後遊者尋碑問碣。其或 然,予不為苔蘚所謾也。

遊金山記          沈擎

余生于吳越之鄉,雖曾涉太湖,渡錢塘,眼界亦云曠 矣。然常覽輿圖,慕長江險浩,天限南北,古今共慨。而 金山屹立于江之中,又所稱「砥柱中流」也。從來有山 水性靈者,靡不登臨歌詠,眺覽徘徊焉。己卯新秋,余 有《金陵》之行,舟出京口,則狂飆飛逝,白浪迷雲,遂泊 于七里之濱。日未晡而風頓息,回望金山,止隔襟帶, 「且波淨如鏡,月痕隱隱,浴于海門。江山勝景,于斯更 異。」因謀于舟子曰:「汝其為我棹至山邊」,不移頃而身 涉孤崖矣。有小沙彌來,指引路徑,歷諸巖洞殿閣,上 妙高峰頂,則見滔滔灩灩,往而不返,百千螺黛,環繞 天末,潮聲如雷奔電閃。嗟夫!鷗鷺迎濤,黿鼉逆浪,帆 檣去來之中,如浮萍飄寄。不知悲歡離合,僧人多少 妄緣,恨此形骸,入覺岸而不悟,深可嘆也。未幾而明 月一輪,蕩漾萬頃,豁我吟眸,爽我胸次。近俯焦山,北 固鐘磬磊落之聲;遠瞻白門,川漢魚龍飛躍之地。更 聽江南潤州,江北瓜步,城郭人煙,歡呼響應之風。從 開闢以來,幾經歷代興亡,惟有郭墓之拳島,錦水之 宗源,上與日月,迴流不息,急酌斗酒,嘯振林木,歌詩 一律,詞一闋,歸于舟次,烹飲《中泠泉》而寢。

金山志序          胡經

《前岡子志金山成》,或曰:「嶽瀆而特志古與?」前岡子曰: 「地不自勝,惟人則鳴;嘉不在景,惟心乃神。典不襲跡, 惟義足徵。予志金山也,志吾志焉。夫道,萬物之輿也。 倚則不中,回則不直,窒則不虛,窮則不達。金山崒嵂 大江,邊江諸山,或俯或獻,或衛或奔,猶之曰中天下 而定四海也。是故君子登之思,務精一之學,旁谿遂」 豅維罔由,是曰「中而不倚。」江潨于三江,匯于彭蠡,沛 于京口,險矣險矣!茲山以孤島而障厥會,又猶一夫 秉節,三軍莫奪。是故君子思養浩然之氣,勿亡助以 求配于道義,以塞天地,曰「直而不回。左絕楚氛,右斷 吳鞅,瀜瀜乎,蕩蕩乎!」是故君子觀之思明吾明德,致 廣大而盡精微于茲,曰「虛而不窒。」由京口東注以達 于海,幾矣。一山西峙,若望洋而未之見。是故君子思 日孜孜焉,極深致遠,欲罷而未能也,曰「達而不窮。」夫 中道之樞也,直道之介也,虛道之鑑也,達道之奧也。 樞定而時發以和,介石而居安以貞,鑑徹而應順以 時,奧探而立本以深。自有此山以來,登覽不絕,四道 備而金山無遺勝矣。四勝寓而君子有真樂矣。大哉 孔子乎!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川上而發不舍之歎。孔 子如登是山也,臨長江,望東海,必將灑然喟然,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