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之龍,珠之數則火之日也,豈住止成壞皆數耶?」師 於是以精進心,轉不退輪,以勇健力撾無畏鼓,披榛 塞竅高深度材於山,視昔所封植可以為榱、為梁、為 杗為桷者,適飽厥用。則鳩工聚糧,命幹力之僧相其 役。一念纔起,諸天嚮合,上方頒賚甚渥,公卿士大夫 樂施捨,南國之好善者,不祈而獻貨,不命而獻力。越 三年考成,曰堂、曰殿、曰門、曰廊、曰樓觀,棲客之廬,齋 庖之所,庫庾井廐,靡不畢具。最是龍游閣居翠峰之 頂,畫栱璇題,承雲納日,而虛檐外曰凌霄之閣,天空 宇迥,若與灝氣者遊循而下,曰寶殿、曰寶所、曰「靈澤 殿」、曰妙莊嚴閣,不但如飛來涌出,而宸奎麗畫。寶鎮 此山,實振古所未有。舊兩僧堂,幼學者居外,久習者 居內,「殆非不二法門。」今則統而為一,楹七而間九,席 七十有四,而衲千焉。矧翼五鳳而閌離門之虛,建萬 佛而補艮山之闕,皆以大用勝服之。比年以來,歲數 不登,諸方寺宇,兵殘火燬,荒基斷礎相望,百不能興。 一二師乃於艱棘之秋,廉以克己,勤以募眾,竟成願 力,成就茲事,豈不謂釋中之傑耶?雖然,予嘗聞瞿曇 氏之為教也,旅泊三界,樹下一宿,穴土為廬,編茅為 菴,達磨之不屋也,德山之無殿也,包攝之不設佛像 也,楊岐之不蓋僧堂也,風穴之不葺破院也,林洋泰 布衲之不飾寺塔、不占檀那地,安得有宮殿樓閣之 華哉?無準曰:否。見性者,真幻皆性;證實者,權假皆實。 一大寶藏,普說莊嚴。一部《華嚴》,只言現量。琱一枯木 為像,可以起人敬心;拈一泥團塗金,可以使人不墮 惡趣。莖草建剎,具足大智;聚沙為塔,皆成佛道。安得 謂無范金合土,塈茨丹雘之功哉?予謂由前之說,則 一切有為之事,無落虛無;由後之說則諸祖無上之 宗悉成斷滅。必也道有則一塵不立,道無則一法不 捨,于真空「而不著頑空,于妄有而轉歸妙有,其庶乎 道哉?」師曰:「此事且止。普樂院火,永邦建之。記者,張無 盡也。圓通寺焚,師序復之。記者,周益公也。己未之厄, 聰亦求記于樓學士子,舊詞臣也,盍為我識之。」歲丁 酉,理宗紹定六年,登山,首請守寧國,又請奉祠。龜溪 請益勤,且曰:「上累頒金幣,賜御書,復賁範以金襴法 衣、佛鑑師號。蓋自靈山付囑以來未有。如今天子神 聖慈武,清心寡欲,篤行善道,扶立教門,如此之力,子 尚可得而辭耶?」詠不嘗醍醐,不嗅薝蔔,枯藤敗筆,何 能鋪述盛美?然學自孔氏所求乎?「子以事父,臣以事 君,常恐不盡其分,無以報國。汝等捨世俗家,出形色 界,辭親割愛,不拜君父,飯以珍廚,棲以大廈,將何所 求報國恩?持經誦咒,不足以報;談空說妙,不足以報 窮子之力;盡未來世,以無量莊嚴,不足以報。惟發揚 大旨,警悟群迷,具如來眼,踏毘盧囟,握二祖髓,御大 梅心,標俱胝指,破馬祖欽師惑,使一切眾生成等正 覺。此真是報國恩處。」範曰:「唯。」乃為之記。

《圓覺閣記》
陸游

淳熙十年二月己未,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西閣成。己 丑,上賜住持僧寶印、御註《圓覺經》,且命寶印為之序。 既進,上為嘉歎,召見,賜賚甚寵。於是道俗咸曰:「賜經 與閣成同時,宜牓曰圓覺之閣」,且刻石以侈盛事。則 又咸曰:「陸游宜為記寶。」以眾言來諗游於山陰澤中, 游蹙然不敢辭。恭惟聖天子以聰明睿智之資,體堯 蹈舜,深造道妙,悟一心於萬法之中,既以博極《皇墳》 《帝典》《羲圖》《魯史》之祕,而象胥所傳,水葉旁行,亦非不 究覽。以大圓覺為我世界,悼士之陋,多岐私智,昧乎 大同。乃以萬幾之餘,集佛陀多羅之所譯,宗密之所 註,裴休之所言,皆冰釋縷解於宸筆之下。十日並照, 物無遁形;百川東歸,海無異味。如既「望月,無有缺減, 如大寶鏡,莫不照了。」霜露所墜,日月所照,莫不在此 大圓覺中。魯之縫掖,楚之黃冠,竺乾之緇衣,平時相 與為冰炭者,亦莫不在此大圓覺中。不偏不欠,不迷 不謬,垂之萬世,亦莫不然。而寶印以山林枯槁之士, 道行海內,名徹九重,得懷璉入侍仁宗故事,召至便 殿者。再覲清光,承聖「問,口誦所聞,文附巨典,有學士 大夫素願而不得者。又此閣壯觀,首冠一山,費至三 十萬貫錢。其落成也,適當賜經之時,山川動色,神龍 踴躍,嗚呼盛哉!方閣之未建,東偏有千僧閣,紹興中, 大慧禪師宗杲所營。宗杲,法門之傑,方住山時,眾盈 千數,故以名閣。然自今觀之,雖萬億阿僧祗眾,猶有 限量」,豈若《圓覺》之廣大無邊也哉。顧游衰病憔悴之 餘,學問廢落,文思局澀,而名山勝事本末閎闊,非區 區筆力所能演述,實以為愧懼焉。

《記徑山之遊》
蔡襄

餘杭縣之北鄙,直五十里,有徑山在焉。山有佛祠,號 曰「承天祠。」有碑籀述載,本初唐崔元翰之文,歸登書 之石,今傳於時云。始至山之陽,東西之徑二。登自其 西,壁絕襟遶橋,行少休,松檜交錯,盤鬱蒙翳。尋丈之 間,獨聞語聲。躋稜層,披翠蒨,盡十里許,下視來徑,青 虯蜿蜒,摶巖騰霄。且及其巔,峽束洞隱,幾不容並行。 已而內括一區,平林坦壑,四面五峰,如掌豎指。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