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安巖來自四明山,有寺,舊名「四明院。」有二巖橫跨澗 上,中有大龜,廣三尺許,每出入,風雨隨之。後陷死巖 下,其殼留於寺中。

毛顛嶺在縣西六十里四明山之南,接大小晦山,崎 嶇澗谷,行者艱阻。宋紹熙初,有毛居士者,鑿山以便 往來,因以名之。

《古蹟攷》:「梨洲即四明山之西峰。」《四明山記》:「晉時,孫興 公與兄承公同遊,至此,見澗邊產梨實,左右環視,莫 見人跡,意此梨為仙物也,故名梨洲,且山麓又有胡 桃、天蓼。」

四明山部藝文一

《四明山記        》明·沈明臣

按《松陵集》云:「謝遺塵者,有道之士也。嘗隱于四明之 南雷,一旦訪龜蒙陸子,語以山中之奇,品為九題,索 詩曰:『石窗過雲,雲南雲北,鹿亭樊榭,潺湲洞,青櫺子』。 鞠侯皮日休和之,詩各因題附見。」宋施宿乃云:謝遺 塵所稱及陸、皮諸詩,世雖競傳之,顧今四明山中居 人乃不知異境果安所在?蓋與華山之華陽,武陵之 「桃源,皆神仙境,可聞而不可即者也。」予頗貪奇嗜怪, 未之信。後躡足四明,略觀其勝,已大奇之。然求《遺塵 九題》,止得所謂「石窗」者,諸皆無可索摸,乃憶施君之 言良是。及今作《邑志》,登載山川,四明諸薦紳先生家 競來言山中之奇,頗聞《九題》。有廣濟寺僧者,因處太 白山,往來四明山最久,予進而叩之,指點圖畫,至連 日夜,蓋詳殆非人境,奚啻陸皮之所詠者。然鹿亭樊 榭則墟矣。予乃旋悔昔所遊覽,未有所見,便以為奇。 今所聞者,大於昔所見矣,尚須裹足入山躬歷之。僧 試隨予後,無予告。予今信足之所履,目之所視,必盡 有八百里之美、二百八十二峰之奇以歸。僧向予頂 立作禮曰:「是直尋無上世界弟子,止見太白山西一 方云然。」予又恨施君不可作,徒迷惑終其身,於是《志 四明山》特詳焉。施君又云:「四明本屬餘姚,而今明州 擅其名,猶嘉州之蛾眉,反得名於眉州。華州不見華 山,而同州乃見之,深為枉事。」予謂四明諸山,皆天下 大觀,非一州里所得專,今造化已私于吾土,顧又與 夫封域者爭名哉。

四明山部藝文二

《四明山詩》九首      。唐·陸龜蒙石窗

石窗何處見,萬仞倚晴虛。積翠迷青瑣,殘霞動綺疏。 山應列員嶠,宮便接方諸。祇有三奔客,時來教《隱書》。

過雲

相訪一程雲,雲深路僅分。嘯臺隨日辨,樵斧帶風聞。 曉著衣全濕,寒衝酒不醺。幾回歸思靜,髣髴見蘇君。

雲南

雲南更有溪,丹礫盡無泥。藥有巴賨賣,枝多越鳥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嵐迷。若得山顏住,芝𥰭手自攜。

雲北

雲北是陽川,人家洞壑連。壇當星斗下,樓拶翠微邊。 一半遙峰雨,三條古井煙。金庭如有路,應到左神天。

鹿亭

鹿亭巖下置,時領白麛過。草細眠應久,泉香飲自多。 認聲來月塢,尋跡到煙蘿。早晚吞金液,騎將上絳河。

樊榭

「樊榭何年築,人應白日飛。至今山客說,時駕玉麟歸。」 乳蔕緣松嫩,芝臺出石微。憑欄虛目斷,不見《羽華衣》。

潺湲洞

石淺洞門深,潺潺萬古音。似吹雙羽管,如奏落霞琴。 倒穴飄龍沫,穿松濺鶴襟。何人乘月弄,應作《上清吟》。

青櫺子

山實號「青櫺」,環岡次第生。外形堅綠殼,中味敵璚英。 墮石樵兒拾,敲林宿鳥驚。亦應仙吏守,時取薦層城。

鞠侯

何事鞠侯名,先封在四明。但為連臂飲,不作斷腸聲。 野蔓垂纓細,寒泉佩玉清。滿林遊宦子,誰為作君卿。

四明山詩九首       皮日休

石窗

窗開自真宰,四達見蒼涯。苔染渾成綺,雲漫便當紗。 櫺中空吐月,扉際不關霞。未會通何處,應連玉女家。

過雲

《粉洞》二十里,當中幽客行。片時迷鹿趾,寸步隔人聲。 以杖探虛翠,將襟惹薄明。經時未過得,恐是入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