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2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水經注》,江水東逕緒山南,又東逕餘姚縣故城南。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紹興府,有龍井在餘姚縣。蘇子 瞻詩有云:「餘姚古縣亦何有,龍井白泉甘勝乳。」 按《廣輿記》,紹興府龍泉山,在餘姚縣,舊名靈緒山。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龍泉山,在紹興府餘姚縣,舊名 靈緒山,上有龍泉。宋高宗嘗登此,飲泉而甘之,因汲 以歸。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龍泉山在紹興府餘姚縣城中, 祕圖山西一里許,山腰有微泉,未嘗竭,所謂龍泉者 也。舊名靈緒山,亦名嶼山。」

按《紹興府志山川攷》:「龍泉山在餘姚縣城中。」《祕圖》:「山 西三峰,挺秀如畫,南俯姚江,頗號佳勝。」孔曄《記》云:「山 有三足白麂,山巔有葛仙翁井,有絕頂石。山半有神 仙洞,嚴先生祠、孫忠烈公祠、謝文正公祠、陽明先生 祠、永賴祠、三錫祠皆在焉。下為龍泉寺。」翁大立標列 龍山八景,以方干《龍泉絕頂》詩有云:「未明先見海底」 日,故首標曰「五更見日。」又有云「寒巖四月始知春」,故 次標曰「四月留春。」至於江,發上虞,折而東下鹹池,匯 一里許,即有九曲,西北三江亦皆宛轉抱城,故又標 曰「九曲環清。」四明山在此山南,故又標曰「千峰拱秀。」 姚江滉漾不可橋,獨虹橋在前,如虹飲澗然,故又標 曰「市橋。」虹跨龍泉洞泉流淙淙,故又標曰「石洞龍吟。」 閥閱世族惟江南尤盛,而登山可望,故又標曰「萬室 飛翬。」南北城夾江並峙,故又標曰「兩城合璧。」

按《餘姚縣志?山川攷》:「龍泉山亦名緒山,《水經注》:江水 逕緒山南者是也,在城內,虞翻嘗登此。四望山半有 神仙洞,高數丈,深不可測,洞旁有泉,是名龍泉,相傳 宋高宗飲而美之,汲十甕以去。山巔有葛洪煉丹井, 中峰之頂曰祭忠臺。」明成化間,侍講劉球為奄人王 振所害,邑人成器於山頂慟哭祭之。

《古蹟攷》:「瑞雲樓在龍泉山北,明王文成公守仁所生 處也。」

中天閣在龍泉山,取《方干》「中天氣爽星河近」之句。王 文成公嘗講學於此。

豐樂書院在龍泉山,為郡守李鐸建。

《祠廟考》:「緒山廟舊在龍泉山,後廢;遂移建於西門月 城內。今復徙龍泉山舊址。」

謝文正公祠在龍泉山。祀文正公遷,有司春秋祭。前 有「褒忠祠」,祀公元孫,贈太僕寺丞志望。

海日祠在新建伯祠東,祀尚書王華。

新建伯祠在龍泉山,祀王文成公守仁。有司春秋祭, 以門人徐愛、錢德洪配享。

永賴祠在龍泉山,祀呂文安公。本有司,春秋祭。 「三錫祠」在龍泉山,祀總督胡宗憲,今廢。

《寺觀攷》:「龍泉寺在龍泉山,晉咸康二年建,唐會昌五 年廢,大中五年重建,咸通二年賜今額。宋建炎間燬, 高宗南巡,幸龍山,賜金重建。元至元十三年燬,元貞 改元重建。有彌陀閣、千佛閣、蟠龍閣、羅漢院、上方寺、 中元院、東西禪院、鎮國院、喚僊亭、更好亭、龍泉亭,今 所存惟山門、大雄殿、中天閣、三官堂、羅漢院址。殿為 『習儀之所』。」

嶼山如意講寺在龍泉鄉嶼山。晉天福六年建,號「保 安院。」至宋祥符元年改今額。

嘉福院在龍泉鄉。宋建炎間建,紹興賜額「褒忠禪寺。」

龍泉山部藝文一

《龍泉寺碑        》唐·虞世南

「昔軒轅之臺,表於大荒之野;靈光之殿,存乎曲阜之 鄉。然皆起滅不停,苦空無我,遺風餘蹟,尚或可觀。況 乎佛剎淨居,金剛福地,百靈之所扶持。宜其踰億刦 以永存,歷三災而彌固者也。」龍泉寺者,晉咸康二年 縣民王陽及虞弘實等之所建立。二人以宿植之良 因,修未來之勝果,爰舍淨財,興斯福事。雖弘壯未極, 而嚴淨有餘。其地勢則憑峻嶺以為墉,縈長江其如 帶。乃於形勝之所,式建方墳,背巘面流,亭然孤立。譬 崑峰之望坳澤,若圓嶠之汎滄溟,棲真之致,莫與為 儔。道場之建,於茲二百年矣。值梁室板蕩,大盜潛移, 四海沸騰,九彝交亂。其壯騎之所憑陵,戰馬之所轥 轢,燎原薙草,邑無噍遺。玉堂金穴,餘構莫存;甲第高 門,尺椽皆盡。浙河之左,尤鍾其弊。于時禹川殷阜,舉 袂成帷,雲棟風櫺,雕甍綺閣,皆蕪漫滌蕩,萬不一存。 潤屋為墟,暴骸如莽。家靡餘爨,路無行蹟,惟此伽藍, 嶷然不動。清梵夜響,和鈴旦揚,行人宴嘿,風塵無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