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神蹟石在縣北二里九都。石上有大人跡,鄉人立廟 于上。

鬼疊石在姚家山上。高數十丈,俗傳一夕仙人累積 而成,又名「仙疊石。」

縣前。大溪在縣南五十步,源出東陽縣界,以其受始 豐、青溪、桐柏、國清眾流暴漲,勢甚洶湧,瀰漫無涯。大 抵皆發源澗谷,易盈易涸。順流而下,凡一百一十七 里,至郡,力可勝四十斛舟,水落則不可行矣。其餘小 溪俱不通舟楫。《志要》云:「源出大盆山,合寒明二巖、鷓 鴣諸山溪壑,桃源瀑布及始豐湖,眾流縈繞縣境,演」 漾清洌,環抱如帶。出東橫山側迤邐而東,至鳳凰山 側,又會寶華之源五百靈溪、歡溪等水于大覺寺山 麓折流而南,至臨海界入三江以達于海。自築城後, 名曰「學前大溪。」

始豐溪在縣西百步。源出大盤山,東一百八十里與 青溪合,始入大溪。

國清溪:在縣北一十里。發源自佛壟山,南流至神蹟 石,會于大溪。

神蹟石溪在縣東北三里。俗名白鶴溪。接國清之水, 至廟側分支,一入臨川橋,一入孝義橋,俱會于大溪。 赭溪在臨川橋北,俗名「後堂溪。」自神蹟石流經臨川 橋,以達大溪。每暴雨,奔濤如怒,勢不可禦,以其溪皆 赭色,故名。舊有從化橋,今廢。夏赤城築「見霞亭」臨其 側。

青溪在縣西五里。源出天台山,南流至桐柏,又南流 三里經三井,下流為瀑布,南入大溪。

楢溪在縣東二十五里。孫綽所為「濟楢溪而直進」是 也。《徐靈府記註》云:出華頂,從鳳凰山東南流入溪。又 以齊顧歡嘗居其上,名歡溪。《志要》云:「流往十都至六 都,與桐柏、靈溪諸水合而西經大覺寺前,由大溪以 入海。」

靈溪在縣西北十五里福聖觀前。今縣東三十里亦 有靈溪,蓋其名適類云。

乾溪在縣西十五里。其源出石井山。舊傳僧曇猷飛 錫救老嫗,溪水立涸,故名。

夏家溪在縣東南七里。

左溪在縣西五十里。其源自左溪嶴,與關嶺接,委蛇 曲折,凡七十里,至大溪。

福溪在縣北四十里。晉束皙《啟蒙記》云:「天台山去人 不遠,路經福溪,水險而清。」蓋是時已有此名矣。其流 西入于剡。

折溪在縣東北五里。舊作「浙溪。」發源自黃壇潭,即螺 溪也。

玉女溪一名女梭,在桐柏觀前,名「女梭福地。」發源自 洞天山,過女梭,洩為瀑布,下入靈溪,會于學前大溪。 界溪在縣東四十里,與寧海分界。源出龍鳴山,流入 寧海。

銅溪,在縣西北二十里,源出桃源洞,以其水色黃如 銅汁,故名。一作「桐溪。」

關嶺溪在縣西北四十里。自本處發源,會秀溪以入 青溪。

赤城溪在縣西北五里。源出赤城山,流入大溪。 響山溪在縣東一十五里,源出響巖,流入大溪。 幽溪在縣東北二十里,源出大慈山,流入螺溪。 南嶴溪在縣西北七里,源出大慈山,過國清雙澗,入 于大溪。

羅木溪在縣北六里羅公嶺。南源出華頂,流入剡 水。母溪在縣北一百里摘星嶺。南源自華頂,入寧海 界。

石橋惠澤潭舊名惠濟,在石梁之下。有龍甚靈,每遇 歲旱致禱,就曇華亭行禮。從高俯瞰,有乖肅敬。宋嘉 泰元年,邑令丁大榮建佇真亭于潭側,以為祈禱之 所。是年大旱致禱,有異黿出現,甘雨均洽。遂上其事, 賜龍君祠額曰「惠澤。」四年,忽潭水湧出金銀藏錢,圓 徑六寸,文曰「太平通寶。」宋太宗賜以鎮潭者,僧徒分 攫,則《青龍驅逐》;樵牧探取,則《巨石塞穴》。乃白于縣,命 送還潭。

蒼山靈澤潭在縣東四十里第五都,三潭列其下,深 廣瑩澈,有龍最靈。嘉泰元年,禱雨見異龍,遂得雨。縣 上于朝,賜龍君祠額曰「靈澤。」景定年間,旱禱輒應,封 靈澤孚濟侯。

河引潭在縣西七十里三十六都。其山高峻,朝暮雲 雨,靈應甚多,人敬事之。

百丈潭在瓊臺、雙闕間。翠蔓蒙絡,水聲潀然。盤澗繞 麓,出為靈溪,有龍甚靈。

石墠潭在縣東五十里四都靈澤轉東十里許小溪 亂石中。渟膏蓄黛,水深無底,有龍甚著靈異。

金橋潭:在桃源洞。水清可鑒毛髮,旱潦不損益。宋令 鄭至道以「僧見金橋跨水」而名。

深坑潭《赤城舊志》《縣境圖》:在縣東筋竹嶺側。而山水 門又云:「在縣南二十五里。」《邑志》:「在縣西二十五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