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3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衢州三衢山,在常山縣,《圖經》云: 「昔有洪水暴出,流茲山為三道,因名。」

按《三才圖會》《三衢山圖考》:三衢山在常山縣北二十 五里,昔有洪水暴出,流茲山為三道,故名。峭峰奇石, 玲瓏紺碧,夭矯槎牙,不可名狀。上有巖洞,名曰「碧玉」, 中有石室,旁通二門,榜曰「玉龍。」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三衢山在衢州府常山縣城北 二十五里。」按《隋志》,「昔有洪水暴出,流茲山為三道,因 謂之三衢」,州名以此。

按:《衢州府志輿地志》,三衢山在常山縣北二十五里, 州以此名。

按《常山縣志山川攷》:「三衢山在縣北二十五里,峭峰 奇石,聳疊平地,玲瓏巀崒,紺碧一色,蟠屈夭矯,槎牙 鋒銳,翼而飛,拱而植,不可概舉,畫史莫能狀也。」

三衢山部藝文

《三衢山          》明·秦雲:

「吾聞句踐之國,乃在大江之南,滄海之西,千巖萬壑, 四方山水會聚。處處金梯玉洞上與星斗齊。三衢谽 谺倚晴昊,猿愁猱迷無烏道,渾如石家金谷園中,橫 搴雲錦步障五十里,若教赤松元一見之,定輕十洲 小三島。昔者鴻濛之氣初鑿開,滔滔浲水漫天來。堯 老舜憂鯀無功,土窟木巢成禍胎。天教蒼水使者,口」 銜赤符授鯀子,咨爾開山掘地泣天癸。惟有此山土 堵石,斥不可以透溜。遂召巨靈擘作川形卓三矢山 開地死,自古夾道草木皆不生。但見乘黃油碧往來 不絕重行行。行人醉眼罨畫裡,安石能無宇壑情。我 亦江湖懷魏闕,一寸丹心未華髮。身到雲煙早下來, 先買輕舟向吳越。

三衢山部紀事

《廣輿記》:「宋趙鼎,解州人。南渡後,僦居三衢,高宗朝為 中興賢相。」

三衢山部雜錄

《方輿勝覽》:錢安道云:「自浙江而東,環郡皆山,唯信安 得山水之勝,而三衢山又信安之絕境。」

衢州,郡名三衢。《元和志》云:「以州有三衢山,故名。」《吳會 須知》云:「以路通三越,故名。」

《衢州》「析壤三衢,去天一握。」

大若巖部彙考

《道書》
第十二福地之大若巖

大若巖,一名真誥巖,一名赤水山,又名石室山,在今 浙江溫州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又有小若巖,與此 山相並,故俗又稱為「大小若山」云。

按《洞天福地記》第十二:「福地大若巖,在溫州永嘉縣 東一百二十里,屬地仙李方回治之。」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瑞安府,「大若巖在城北一百五 十里,其山水石清澈,佳處略如鴈蕩。」又有水簾谷。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小若巖,在永嘉縣。東西二溪合 流,巖下匯為龍潭。又有大若巖與之相並,其下時出 赤水,又名赤水山,《道書》為第十二福地。上有石室,可 容千人,又名石室山。沿山峭壁高十二丈,傳是石室 步」廊。三國時永寧朱孺子于此食枸杞仙去。唐邑人 傅隱遙亦居此山,辟榖修煉,至調露元年上昇。今有 登仙巖,大若巖,是旁有天臺山,其形如甑,羅列十三 峰于前後,中有傅巖、瀑布泉、蟾蜍石、龍聽洞、石柱諸 勝。又有石匱山上一方石,傳是黃帝緘玉版金券之 祕者。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大若山在溫州府城西北一百 五十里,一名赤水山。道書為天下第十二福地,乃地 仙李方回所治。三國時,王元貞居此修煉,其徒朱孺 子掘枸杞根煮之,飲其汁飛昇。梁陶弘景于此纂集 《真誥》,故又名真誥巖。調露中,道士傅隱遙亦于此飛 昇,有石室可容千人。此山地勢幽阻,水石清奇,略如」 鴈蕩云